美国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罕见细菌,这种细菌内有许多集光绿色体,每个集光绿色体含有大量叶绿素。正是这些叶绿素使得细菌能够在菌苔上同其他生物争夺阳光,维持生存。这种细菌是人们迄今发现的第一种含有集光绿色体的喜氧微生物。下列有关该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菌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
B.该菌是好氧细菌,其生命活动所需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提供 |
C.该菌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是核糖体 |
D.该菌是光能自养型生物,其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
A. Benson与M. Calvin于1949年采用放射性同位素自显影技术对光合作用进行研究。以下是他们研究过程的简述:往小球藻培养液中通入14CO2后,分别给予小球藻不同的光照时间后立即杀死小球藻,从培养液中提取产生的放射性物质进行分析。结果如下:
实验组别 |
光照时间(s)![]() |
放射性物质分布 |
1 |
20 |
12种磷酸化糖类 |
2 |
60 |
除上述12种磷酸化糖类外,还有氨基酸、有机酸等 |
3 |
2 |
大量3 – 磷酸甘油酸(三碳化合物) |
请根据上述实验资料分析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
A.本实验原料只有CO2,暗反应的产物是有机物
B.CO2进入叶绿体后,最初形成的主要物质是3 – 磷酸甘油酸
C.实验结果还说明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还包括氨基酸、有机酸等
D.从CO2进入叶绿体到产生有机物的整个过程看,产生的有机物主要是磷酸化糖类
有人进行实验以研究化合物P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如图。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实验中应保持pH不变 | B.曲线1作为实验对照 |
C.P对该酶的活性![]() |
D.若反应温度升高,则A点上移 |
将提取完整线粒体和叶绿体的悬浮液,分别加入盛有丙酮酸溶液和NaHCO3溶液的两支大小相同的A、B试管中,给予充足光照,都会产生气泡。假如将上述两支试管移入黑暗的环境中,保持温度不变,A、B两试管产生气泡的量分别有什么变化。
A.前者基本不变,后者逐渐减少直至停止B.两者均保持基本不变
C.后者不变,前者逐渐减少直至停止 D.两者均逐渐减少直至停止
葡萄糖在细胞质内分解至丙酮酸的过程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线粒体中进行无氧呼吸 | B.需在有氧条件下进行 |
C.不产生CO2 | D.反应速度不受温度影响 |
观察藓类叶片细胞的叶绿体形态与分布、观察植物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和花生子叶细胞内脂肪鉴定的三个实验中,共同点是()
A.实验全过程都要使实验对象保持活性 | B.都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 |
C.提高温度将使实验结果更加明显 | D.都需要对实验材料进行染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