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经培养、搅拌、离心、检测,上清液的放射性占10%,沉淀物的放射性占90%。上清液带有放射性的原因可能是

A.离心时间过长,上清液中存在较重的大肠杆菌
B.搅拌不充分,吸附在大肠杆菌上的噬菌体未与细菌分离
C.噬菌体侵染后,大肠杆菌裂解释放出子代噬菌体
D.32P标记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离心后存在于上清液中
科目 生物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容易
知识点: 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图为某生物一个细胞的分裂图象,着丝点均在染色体端部,图中1、2、3、4各表示一条染色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双选)

A.图中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
B.图中细胞的染色体数是体细胞的2倍
C.染色体1与2在后续的分裂过程中会相互分离
D.染色体1与3可能会出现在同一子细胞中

下图是利用三倍体香蕉的茎尖培养脱毒香蕉植株的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③过程中发生了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B.①阶段需要生长素而③阶段仅需要细胞分素
C.①阶段细胞增殖能力强,细胞分化速度快
D.X阶段的细胞高度液泡化,排列疏松而无规则

下图表示人体皮肤在不同环境温度下维持体温的方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从上图可知,人体在炎热和寒冷条件下均靠体液调节维持体温
B.从甲到乙是机体散热的唯一途径,从丙到丁表示机体产热途径
C.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体温感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D.甲和丙表示在寒冷环境中,此时人体维持体温消耗的能量少于乙和丁

下列关于组成细胞的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蛋白质的空间结构被解开时,其特定功能不会发生改变
B.RNA与DNA分子均由四种核苷酸组成,前者不可以储存遗传信息
C.ATP、脱氧核苷酸、线粒体外膜共有的组成元素是C.H、O、N、P
D.葡萄糖、乳酸、氨基酸依次是光合作用、细胞呼吸、基因表达的产物

下图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部分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物质循环伴随着能量的流动
B.能完成该循环的生物一定含有叶绿体和线粒体
C.AB所示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
D.进行A过程的生物是自养型生物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