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材料一 DDT是20世纪60年代以前广为应用的一种杀虫剂,它由三氯乙醛和氯苯通过如下反应制备得到:

据统计,由于使用了DDT等化学农药,减少了病虫害,挽回的粮食损失占总产量的15%。若以世界粮食产量18亿吨计算,那么有2.7亿吨是由化学农药换回来的,相当于10多亿人一年的口粮。此外,DDT还能有效地杀灭蚊蝇、体虱等传播疾病的害虫,从而大大减少疟疾、伤寒等的发病率和死亡人数。瑞士昆虫学家保罗·米勒因发现DDT药效,而于1948年荣获诺贝尔生理医学奖。
材料二 DDT曾因其稳定性、脂溶性、药效普适性等特点被大量生产和普遍使用,以致造成很大的环境污染。美国生物学家卡尔松曾对包括DDT在内的医药所造成的公害,做过生动的描写:“天空无飞鸟,河中无鱼虾,成群鸡鸭牛羊病倒和死亡,果树开花但不能结果,农夫诉说着莫名其妙的疾病接踵袭来。总之,生机勃勃的田野和农庄变得一片寂静,死亡之幽灵到处游荡……”此发现引起社会强烈反响。从20世纪70年代初起,美国、瑞士等国相继禁止生产DDT。我国政府于1985年禁止使用DDT。
材料三 为了杀灭对人类有害的昆虫,而又避免或减少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平衡。化学工作者进行了不懈地努力,研制出多种新型杀虫剂,以代替DDT等农药。例如,化合物A就是其中一种,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

请完成下列各题。
(1)氯苯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由氯苯和三氯乙醛生产DDT的反应是__________。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取代反应    D.加成反应
(2)下列关于DDT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
A.DDT也能杀死有益的生物
B.DDT极易溶于水
C.DDT是烃的衍生物
D.DDT不易被生物分解
(3)在过去,施用农药DDT的地区虽然占陆地面积的一小部分,可是在远离施药地区的南极的动物体内也发现了DDT,在喜马拉雅山山峰的积雪中也发现了DDT,这种现象说明________。
A.DDT是挥发性物质
B.DDT已加入全球性的生物循环
C.考察队将DDT带到了南极
D.南极动物也偶尔到施用农药的地区觅食
(4)①化合物A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
②化合物A可能有的化学性质________。
A.取代反应  B.加成反应  C.氧化反应  D.还原反应
E.酯化反应  F.水解反应

科目 化学   题型 填空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 保护水资源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在KBr和KI的混合液中通入过量的Cl2,除了水分子外,溶液中主要有 ______分子,若把溶液蒸干得到固体灼烧后还剩下 ____________。

H2O2、CH3COOH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在化学研究中应用广泛。
(1)某小组拟在Fe3+的催化下,探究H2O2分解速率影响的某一因素。限选试剂与仪器:30% H2O2、0.1mol∙L-1Fe2(SO4)3、蒸馏水、锥形瓶、双孔塞、水槽、胶管、玻璃导管、量筒、秒表、恒温水浴槽、注射器
将表中所给的混合溶液分别加入到2个同容积的锥形瓶中,收集产生的气体,记录获得相同体积的气体所需时间。

锥形瓶编号
30% H2O2/mL
0.1mol∙L-1Fe2(SO4)3/mL
蒸馏水/mL
反应温度/℃
1
10
1
0
30
2
Vx
1
5
30


表中Vx=mL,实验目的是
(2)醋酸和盐酸是化学实验中常见的二种一元酸,某小组设计下列实验证明它们的电离程度。
实验一:室温下,测出0.1mol•L-1醋酸和盐酸pH值分别为3、1。提示:pH=-lgc(H+)
结论一:醋酸在水溶液中电离(填“完全”、 “不完全”)。该温度下醋酸的电离度为;写出醋酸的电离方程式
实验二:现取等体积、浓度均为1mol•L-1醋酸和盐酸分别加入经砂纸打磨过的表面积相同的镁条。观察放出氢气速率的快慢。
结论二:其它条件相同时,同浓度同体积的一元酸与金属反应时,反应(填“快”或“慢”)的为弱电解质

反应:N2(g)+3H2(g)2NH3(g) △H<0。在等容条件下进行。体系中各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回答问题:

(1)图中B为(填“N2”、“H2”或“NH3”)计算反应从开始→达平衡时H2的反应速率v(H2)=
(2)下图是在某温度下反应达到平衡,将容器的体积扩大一倍,假定10min后达到新的平衡,请在下图中用曲线表示体系中各物质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不需计算新平衡时的具体浓度,只要新平衡时浓度处于一个合理范围内即可。曲线上必须标出N2、H2、NH3)。

反应在t1、t3、t5、t7时都达到了平衡,而t2、t4、t6、t8时都改变了条件,试判断改变的条件是(填“升温”、“降压”……等);t2;t6;t4时,平衡向(填“正”或“逆”)反应方向移动。

利用“化学蒸气转移法”制备TaS2晶体,某温度下的2L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 的 I2(g)和TaS2(s)发生如下反应
TaS2(s)+2I2(g) TaI4(g)+S2(g)△H=a kJ·mol-1(I)
达平衡时,TaS2(s)、I2(g)、TaI4(g)、、S2(g)的物质的量分别为3 mol 、2mol、2mol、2mol。
(1)反应(I)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
(2)若该温度下该容器中某时刻TaS2(s)、I2(g)、TaI4(g)、、S2(g)的物质的量分别为2mol、2mol、4mol、4mol,则该时刻平衡向(填“正反应”或“逆反应”)移动,v正v逆(填“>”、“=”或“<”)。
(3)在不同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如下表:

温度/℃
40
80
200
平衡常数K
1
1.5
4

该反应的△H0(填“>”、“=”或“<”)。
(4)40℃时,向该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2mol I2(g)和4mol TaS2(s),I2(g)的平衡转化率为 (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小数点后1位)

按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1)在25℃、101kPa下,1g甲醇(液体,分子式为CH3OH)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热22.68kJ。则表示甲醇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将该反应设计成碱性燃料电池,写出该电池的负极电极反应方程式
(2)氢气是一种清洁能源,氢气的制取与储存是氢能源利用领域的研究热点。
已知: CH4(g)+H2O(g)=CO(g)+3H2(g) △H=+206.2kJ·mol-1
CH4(g)+CO2(g)=2CO(g)+2H2(g) △H=-247.4 kJ·mol-1
以甲烷为原料制取氢气是工业上常用的制氢方法。CH4(g)与H2O(g)反应生成CO2(g)和H2(g)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3)已知白磷、红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P4(s,白磷)+ 5O2=P4O10(s);ΔH=–2986kJ·mol-1
4P(s,红磷)+ 5O2=P4O10(s);ΔH=–2956kJ·mol-1
则白磷比红磷(填“稳定”或“不稳定”)
(4) 已知一定条件下A2与B2自发反应生成AB3,则反应
A2(g)+3B2(g)=2AB3(g) 的ΔS=0,ΔH0 (填“<”、“>”、“=”)
(5)右图为电解精炼银的示意图,(填a或b)极为含有杂质的粗 银,若b极有少量红棕色气体生成,则生成该气体的电极反应式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