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磷(P)和Cl2发生反应生成PCl3和PCl5,反应过程和能量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图中的ΔH表示生成1 mol产物的数据。已知PCl5分解生成PCl3和Cl2,该分解反应是可逆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有利于PCl5的生成 |
B.反应2P(s)+5Cl2(g)=2PCl5(g)对应的反应热 ΔH=-798 kJ·mol-1 |
C.P和Cl2反应生成PCl3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P(s)+3Cl2(g)=2PCl3(g) ΔH=-306 kJ·mol-1 |
D.其他条件不变,对于PCl5分解生成PCl3和Cl2的反应,增大压强,PCl5的转化率减小,平衡常数K不变 |
在一个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加入2 mol A和1 mol B发生反应:2A(g)+B(g)3C(g)+D(g),达到平衡时C的浓度为W mol·L-1。若维持容器体积和温度不变,按下列四种方法改变起始物质及其量,达到平衡后C的浓度仍为W mol·L-1的是
A.4 mol A+2 mol B | B.2 mol A+1 mol B+3 mol C+1 mol D |
C.3 mol C+1 mol D+1 mol B | D.3 mol C+1 mol D |
一定温度下,在2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A(s)+2B(g) 2C(g) ΔH<0,反应过程中B、C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1;反应达平衡后在t1、t2、t3、t4时分别都只改变了一种条件,逆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开始2 min内,v(B)=0.1 mol/(L·min)
B.t1时改变的条件可能是升高温度
C.t3时改变的条件可能是加压,此时c(B)不变
D.t4时可能是使用了催化剂,此时c(B)不变
如图是恒温下某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随反应时间变化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与示意图不相符合的是
A.反应达平衡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 |
B.该反应达到平衡态Ⅰ后,增大反应物浓度,平衡发生移动,达到平衡态Ⅱ |
C.该反应达到平衡态Ⅰ后,减小反应物浓度,平衡发生移动,达到平衡态Ⅱ |
D.同一种反应物在平衡态Ⅰ和平衡态Ⅱ时浓度不相等 |
下列变化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工业生产硫酸的过程中使用过量的氧气,以提高二氧化硫的转化率 |
B.H2、I2(g)混合气体加压后颜色变深 |
C.红棕色的NO2加压后颜色先变深再变浅 |
D.实验室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氯气 |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某特定反应的平衡常数仅是温度的函数 |
B.催化剂不能改变平衡常数的大小 |
C.平衡常数发生变化,化学平衡必定发生移动,达到新的平衡 |
D.化学平衡发生移动,平衡常数必发生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