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城镇化战略概括为十六个字,即“以工促农、以城代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随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我国出现了城乡空间重构的趋势。下图为城乡空间重构概念模式图。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从生产、生活和生态角度,说明“城乡空间重构”的内涵。(6分)
(2)分析“农田连片规模经营”对农业现代化的促进作用。(6分)
(3)从地理的角度,阐释城乡之间产业的分工与协作。(8分)
读水库大坝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现象应该出在图中甲、乙哪个区域。
①修建水库形成的淹没区 。②可以明显改善航运条件 。 ③洪水危害可以减少的区域 。 ④泥沙容易淤积的区域 。
(2)建坝主要应考虑(甲、乙)地区的气候和水文等历史资料;建设水电站可利用的水位落差应是图中的(H1、H2、或H3),水轮发电机应放在图中(A或B)的高度位置。
(3)通常适宜选建大坝的河段多位于
A.水流平稳,河面开阔的平原地区 B.水流湍急,河道狭窄的峡谷地区
C.地势低洼,容易集水的盆地内部 D.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大的高原地区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对河流进行开发利用,除要考虑的特点外,更要考虑流域的。
(2)对田纳西河而言,、、以及决定了流域综合开发利用的方向。
(3)根据各河流的关系,在上图适当的位置上填写密西西比河、俄亥俄河、田纳西河。
(4)简述田纳西河水系的特点。
读某河流水系图及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河流 |
长度(米) |
径流量(亿立方米) |
干支流通航里程(万千米) |
河口航道水深(米) |
河口地区通航能力(万吨) |
流域面积(万平方公里) |
甲 |
6300 |
9600 |
5.75 |
10 |
5 |
180 |
乙 |
1320 |
790 |
0.16 |
3~3.3 |
0.15~0.3 |
22.4 |
(1)图中代号A处的水利工程,成功蓄水到156米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大效益得以充分发挥。
(2)可以沟通B、C的陆上铁路为_______________(不定项选择)
A.京广线B.京九线C.第一亚欧大陆桥D.第二亚欧大陆桥
(3)两河流主要承担的运输任务有_____________(不定项选择)
A.旅客B.原油C.粮食D.铁矿石
(4)在甲河流域,上游应______________,重点搞好生态环境建设;中游应________________,防治水患;下游综合治理______________。
(5)过去甲河的航运量只有乙河的十分之一,如今甲河的航运量已超过乙河,跃居世界内河航运第一位,试分析其原因:
针对我国中部地区现状,国家在“十一五”规划纲要(2006—2010)中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区域发展战略。山西、河南、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是我国中部崛起战略中的重要省区。根据下述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5)题。(共13分)
资料一:见图14资料二:见图15资料三:见图16
![]() 图14中部六省位置示意图 |
![]() |
![]() |
(1)有人提出“中部塌陷”的说法。根据图15,可以体现这种说法的依据是。(2分)
(2)导致中部六省经济发展较慢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填正确项字母)。
A. 自然资源相对贫乏 B. 与东部地区比,城市裙带动能力弱 C. 劳动力丰富
D. 交通条件不如东、西部地区 E. “中部崛起”战略尚未实施
(3)下列条件各省工业方面的描述正确的是_______。
A. 山西是我国的煤炭能源基地 B. 位于湖北的三峡水电站是我国最大的水电站
C. 河南、安徽是我国重要的航空航天基地 D. 湖南、江西是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基地
(4)从自然条件角度分析该区域农业发展的优势和不利因素。
(5)分析该区域粮食生产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意义。
国际产业转移使各国可以根据自己的优势条件发展相应的产业,从而促进了国际产业分工和合作。完成以下问题。
(1)产业典型产品周期一般分为四个阶段,依据下图判断,信息产业处于和期(填字母);纺织工业处于期或期(填字母)。
(2)产业的转移对转移国或地区而言往往会带来一些不利的影响,据下表分析日本产业向国外转移对日本经济产生了哪些不利影响。(ABC各是什么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