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我国局部地区年干燥度等值线图,年干燥度为年可能蒸发量与年降水量的比值。读图完成下列各题。M点、①地的值可能分别是
A.0.8、0.7 | B.0.4、1.0 | C.1.2、0.5 | D.1.6、1.2 |
导致图中①、②两地年干燥度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A.热量 | B.降水 | C.光照 | D.土壤 |
N地等值线向南凸出,其主要原因是N地
A.受西北季风影响大于同纬度地区 | B.年降水量小于同纬度地区 |
C.光照大于同纬度地区 | D.海拔高于同纬度地区 |
下图示意“北半球某区域2013年1月4日14时和5日8时海平面气压(单位:百帕)分布”,读图完成下列问题。4日14时~5日8时,①地
A.气压升高 | B.气压降低 | C.阴转多云 | D.大风骤起 |
4日14时~5日8时,下列地点中风向变化最明显的是
A.② | B.③ | C.④ | D.⑤ |
下面是《水浒传》“宋公明雪天擒索超”一回中对天气状况的描写。阅读后回答下列问题。
“是日,日无晶光,朔风乱吼”;“其时正是仲冬天气,连日大风,天地变色,马蹄冰合,铁甲如冰”;“次日彤云压阵,天惨地裂”;“当晚云势越重,风色越紧。吴用出帐看时,却早成团打滚,降下一天大雪”;“那雪降了一夜,平明看时,约已没过马膝”。上述描写反映的天气系统是
根据描写,推测此天气系统过境后
A.气压降低 | B.气温升高 | C.天气转晴 | D.风力变大 |
岩石物质循环模型说明岩石通过不同的过程可以从一种形态转化成为另一种形态。据此完成下列问题。大理岩是石灰岩经过程①形成的。在这一过程中
A.温度升高,压力降低 | B.温度降低,压力升高 |
C.温度升高,压力升高 | D.温度降低,压力降低 |
图中能够反映大洋中脊处新的洋壳形成过程的代码是
A.② | B.③ | C.④ | D.⑤ |
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A、B两地均处在30°N,该日某海洋考察船由A向B航行。读图回答下列问题。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为
A.(150![]() ![]() |
B.(150![]() ![]() |
C.(30![]() ![]() |
D.(180![]() ![]() |
该日航行日志记录不可信的是( )
A.太阳从正东方海面升起 | B.正午桅杆的影子在正北方 |
C.日出到日落大于12小时 | D.日出到日落小于12小时 |
济南某中学地理学习小组对当地每天的日出时间进行了持续观测与记录(见下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图示M和N分别对应的日期为
①春分日②夏至日③秋分日④冬至日
A.①和③ | B.③和① | C.②和④ | D.④和② |
由图示a点到b点
A.该地昼变长,夜变短 | B.该地正午日影逐渐缩短 |
C.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 | D.可能为国庆节到清明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