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图(单位:m)及冬半年天气系统示意图。
材料二 1961年至1990年成都与上海有关气象资料
地点 |
气候资料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成 都 |
平均气温(ºC) |
5.5 |
7.2 |
11.6 |
16.5 |
21.0 |
23.5 |
25.2 |
24.9 |
21.0 |
16.9 |
11.8 |
7.1 |
日均日照(h) |
2.2 |
2.1 |
3.1 |
3.8 |
4.2 |
4.3 |
4.8 |
5.3 |
2.7 |
2.1 |
2.0 |
1.9 |
|
上 海 |
平均气温(ºC) |
3.7 |
4.6 |
8.5 |
14.2 |
19.2 |
23.4 |
27.8 |
27.7 |
23.6 |
18.3 |
12.4 |
6.1 |
日均日照(h) |
4.4 |
4.2 |
4.5 |
5.1 |
5.6 |
5.4 |
7.5 |
7.8 |
5.4 |
5.2 |
5.0 |
4.8 |
材料三 “天府”在人们的印象中是“沃野千里”“水旱从人、不知饥谨”。2008年2月,由《中国国家地理》举办的“新天府”的评选中,成都平原排名榜首,从而把“天府”的称号持守了2300多年。
(1)说出图中所示地区地形 的主要特征。
(2)冬半年,A城市常为阳光明媚、温暖如春的天气,而B城市则常常是低温阴雨天气。结合材料一简析原因。
(3) 依据四川盆地(如成都市)气温年较差比同纬度的沿海地区(如上海)小的特点,有专家认为,四川盆地表现出了一定的海洋性气候特征。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的地理知识简析成都气温年较差比上海小的原因。
(4) 结合材料三,简述成都平原能把“天府”的称号持守了2300多年的原因。
读图,回答问题。
(1)(均填图中序号)若图中的A、B、C分别表示不同的国家,那么表示国际人口迁移的是、、,表示国内人口迁移的是、,这种人口迁移是以为标准的。
(2)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人口迁移和流动的主要方向:。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逐渐增加,读图并回答问题。
(1)某年我国跨省流动人口的主要流向是
A.从人口稠密地区流向地广人稀地区 |
B.从城市流向乡村 |
C.从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较发达地区 |
D.从东部地区流向西部地区 |
(2)说明现阶段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的主要原因和直接结果。
_____
___
读“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分析回答:
(1)在竞争环境下,城市的每一块土地用于哪种经济活动,取决于各种活动的:
A、规模的大小 B、重要的程度 C、付出租金的高低 D、由政府的决策
(2)土地租金高低取决于下列因素,其中主要的是:
①距离市中心的远近②土地利用方式
③交通通达度④企业的支付能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市中心应为图中A、B、C中的;这里最适合的城市功能用地应为__ __区, 因为这里接近最大的_______,故租金最。
(4)图中B区最适合的城市功能用地是__ __区,因这里靠近,既有利于,又方便___ ____。
(5)图中C区最适合的城市功能用地是____区。
(6)图中A、B、C中占地面积最小的是(填字母)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曲线A、B表示人口出生率的是 。
(2)图中Ⅱ段人口的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处于人口增长模式的 阶段。
(3)我国由于大力开展 工作,人口转变速度较 ,因此,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基本属于图中 段。
(4)分析上表得出人口再生产类型及其转变是由 、 和
决定的。
西辽河流域面积约13万km2,平均年降水量为375mm。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农牧业的发展,其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西辽河流域在全国的位置及其水系示意图。
西辽河属于(内、外)流河。并分析西辽河流域农业生产过程中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