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据此回答以下问题。新时期我国的分配制度改革是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展开、递次推进的,它经历了从“部分先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到“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再到“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等多个阶段的尝试,从而大大促进了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分配制度改革的历程表明( )
①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 ②人类的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
③认识的发展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④只有参加社会实践才能获得正确认识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③ | D.②④ |
“更公平”三个字写进党代会报告,是以人为本理念的进一步深化,也是执政党将以更大力度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的明确信号。这体现了( )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
B.真理具有客观性和条件性 |
C.人们对真理的追求和探索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
D.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 |
人类现在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不得不考虑与自然和谐相处。这表明( )
A.人在自然面前是无所作为的 |
B.人类不能真正正确认识事物 |
C.意识、思维是人类与动物的区别 |
D.规律是客观的、不能违背的 |
长期以来,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总是无休止地与大自然作斗争,结果导致生态恶化、水土流失、洪灾泛滥等一系列生态灾难的发生。事实告诉我们,人类想改造自然必须以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为基础和前提。在我国制定的战略方针中,符合这一结论的是( )
A.科教兴国战略 |
B.科技兴农方针 |
C.可持续发展战略 |
D.“走出去”战略 |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过:“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他的学生克拉底鲁则说:“人甚至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上述观点( )
A.都是正确的。因为它们正确地说明了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
B.都是错误的。因为它们都夸大了事物的运动而否认了相对静止 |
C.前者正确,它说明了物质都是运动的;后者错误,它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将会导致不可知论 |
D.前者错误,它夸大了物质的运动;后者正确,它正确地说明了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
整个人类好像大海,而民族和个人好像河流和水滴。没有大大小小的河流和亿亿兆兆的水滴,大海就没有了;可是大海的惊涛骇浪,绝非单独的河流和水滴能够兴得起来的。这一比喻体现的哲理是( )
A.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 |
B.部分离开整体也就失去了原来的功能 |
C.部分离不开整体,整体可以离开部分 |
D.整体比部分重要,部分构成整体 |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这是因为( )
A.运动是物质的唯一属性,离开了运动就没有物质 |
B.运动是物质的主体,离开了运动也就没有物质 |
C.物质只有在运动中才能存在,绝对静止、不作任何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 |
D.物质的唯一特性是运动,不能离开运动谈物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