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语言和文字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基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书写的文明传递,民族的未雨绸缪”,这不仅是央视中国汉字书写大会节目的宣传语,也道出了近年来中国人对汉字手写传承的危机感。“想”得简单,写起来难,这是很多观众观看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体会。数字时代过分依赖电脑无疑是“罪魁祸首”,大家习惯了电脑打字,时间一长,就遇到了“会打的字不会写”的问题。 正因为此,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让许多观众尴尬又不服气,纷纷在节目播出时自发参与比赛,观众强烈的参与欲望,也让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收视率节节攀升。
(1)运用文化多样性和民族文化的内容,说明挽救汉字手写危机的意义。
材料二   1956年,国务院成立了中央推广普通话委员会,开始在全国大力推广普通话。现行宪法更明确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与此同时,我国《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都有明确规定,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除在法律上加以保障外,由中国文化部启动的“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就把对少数民族濒危语言的抢救与保护项目列为工作重点,相关部门正积极采取调查、收集、研究、整理等手段,建立中国少数民族濒危语言文字数据库,抢救少数民族濒危语言文字。
(2)运用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关系知识,分析说明国家推广普通话和保护少数民族语言做法。
(3)结合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的知识,谈谈在推广普通话工作中应有的态度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困难
知识点: 科学发展观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文化礼堂历经风雨,成为农村社会时代潮流的记录者。它不再是单纯的文化活动场所,而是以“精神家园”为主题的农村特色文化的展示平台。文艺演出、技能比赛、排舞大赛、开蒙和成人礼仪已成为村民常态化的文化活动,学文习武蔚然成风;开设村史廊、民风廊、励志廊增强了村民的归属感、荣誉感、责任感。浙江省政府把建设一千个农村文化礼堂列入2014年政府十件实事之一,这是一项改善民生、满足农民精神文化需求、构建农民精神家园的举措,是建设经济富裕、精神富有现代化和政府以德立威、以勤出威、以情升威的一件实事。省政府制定政策引导各村文化礼堂建设注重嵌入性与本土性相结合即市场化、城镇化外力元素需求与本土资源相结合;注重打造公共文化空间与生活空间相结合;坚持勤俭办事原则,反对形式主义、奢侈主义。文化礼堂建设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村民发挥着主体作用。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和“我们的中华文化”的有关知识说明如何理解文化礼堂成为农民精神家园现象。
(2)结合材料,运用“政府的职能:管理与服务”的有关知识,阐述政府建设文化礼堂的正确性。

材料一 2013年,我国经济坚持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探索创新宏观调控方式,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

注:我国每万元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4倍,美国的2.3倍,欧盟的4.5倍,日本的8倍。
表1我国近三年三大产业变化发展数据(单位:亿元)

年份
2011
2012
2013

增加值
占比
增加值
占比
增加值
占比
第一产业
47486
10.0%
52374
10.1%
56957
10.0%
第二产业
220413
46.6%
235162
45.3%
249684
43.9%
第三产业
205205
43.4%
231934
44.6%
262204
46.1%

材料二 2014年经济运行存在下行压力的同时,也更加强调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效益。因此,宏观调控就需要更加重视前瞻性、及时性和针对性,争取以最小的成本实现经济稳定的目的,为经济体制改革和结构调整创造更加宽松的宏观环境。具体来说:需适度提高赤字率,稳定政府主导投资,引导和扩大社会投资,避免投资的再度下滑;要继续加快推进“营改增”等财税体制改革,以减轻中小微企业和居民的税收负担;应适度增加货币供给的力度,并通过利率市场化改革和金融体系建设,优化资金特别是增量资金的配置结构;城镇化政策方面,宜将促进中小城镇发展作为推动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内容,以中小城镇为主体来统筹城乡发展。
(1)分别指出材料一中图、表反映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运用国家的宏观调控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知识,分析我国实现国民经济稳增长、促转型的具体措施。
(3)运用价值观的相关知识,分析我国经济发展中“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战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3年12月4日,广东省企业诚信建设促进会筹备会议召开。会议确定广东省企业诚信建设促进会以“弘扬诚信广东文化、服务诚信企业发展”为宗旨;业务范围主要包括全省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对诚信建设进行调研、征信、评估、评价,提供信息、咨询及策划服务,开展宣传教育和公益活动等。
从企业和市场经济角度,分析说明成立企业诚信建设促进会的必要性和意义。

请(B)卷同学答此题:扩大内需的难点和重点在消费,潜力也在消费。我国坚定不移地把扩大内需作为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2014年3月,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建议:要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不断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就要在提高消费能力、稳定消费预期、增强消费意愿、改善消费环境上下功夫。
材料三2013年我国积极发挥财政的作用来扩大城乡居民的消费需求。该地政府充分利用财政进一步增加对城镇低收入居民和农民的补贴,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增加财政用于改善和扩大消费的支出。
(1)指出材料一中图1与图2反映的经济信息与问题。
(2)结合材料一、二,简要说明我国重视消费对GDP贡献率的经济原因,并运用消费的有关知识说明政府应如何提高经济增长的拉动力。
(3)结合材料三,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说明当地政府采取的措施对提高人民消费水平有何作用?

请(A)卷同学答此题:我国建立自由贸易区,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确保我国经济持续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表2008-2012年我国货物进出口贸易统计(单位:亿美元)


货物进口总额
货物出口总额
2008
11326
14307
2009
10059
12016
2010
13962
15778
2011
17435
18984
2012
18178
20489

注:2012年中国出口总额占全球出口总额比重为11. 1%,中国进口总额占全球进口总额比重为10.1 % 。
材料二2013年我国先后同冰岛、瑞士签署自由贸易协定。至此,我国同外国已签署协议的自由贸易区达到10个,正在商建还有6个,共涉及31个国家和地区。今年9月29日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它的建立对促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具有重要意义。
结合材料一、二,运用“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的有关知识,阐述我国积极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