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绣线菊是一种常见的园林栽培灌木,花色绚丽,品种繁多。为研究金山绣线菊和金焰绣线菊对弱光照的耐受能力,研究者完成实验得到如下结果。

图2-4-12 不同弱光处理下两种绣线菊光合速率日变化
(1)研究者利用遮荫网控制不同组别的透光程度,对照组应采取的处理是____________。各处理条件下,图中所示有机物积累量最多的时刻是________。
(2)处理条件为____________时,两种绣线菊光合速率在全天只出现一次高峰,此条件主要影响光合作用发生在________部位的________阶段。
(3)恢复处理是指撤掉遮荫网,常规条件培养15天后测定的指标。从图2-4-12两种绣线菊恢复处理的曲线可知,对弱光耐受能力更强的是__________绣线菊,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实验每种处理条件几乎都在12:00左右出现“低谷”,此时细胞间隙中的________不足,直接产物________下降。
(5)若想进一步研究不同透光处理是否影响叶片中光合色素的种类和含量,实验操作步骤应包括________(填选项前的符号)。
a.称取等量各组叶片分别加入等量无水乙醇,用研磨过滤法获取色素提取液
b.制作各组叶片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
c.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色素提取液的紫外吸收光谱
d.利用毛细吸管反复多次向滤纸条上转移色素提取液
e.利用移液管在无菌条件下向滤纸条上转移色素提取液
f.将带有色素提取液的滤纸条底端浸于层析液中一段时间
g.比较各组滤纸条上色素条带的数量、宽度和颜色差异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将长势良好的一株植物置于密闭无色透明玻璃罩内,并置于室外培养。用CO2测定仪测定玻璃罩内CO2浓度一天的变化情况,绘成图甲所示曲线。图乙表示该植株处于光照下的叶肉细胞,m和n分别表示全部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中线粒体放出CO2的量和叶绿体吸收CO2的量。回答下列问题:(不考虑无氧呼吸以及一天内植株生长对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的影响)

(1)如图乙所示,在氧气不足条件下,线粒体内丙酮酸氧化分解的速率将会______。若光照突然停止而其它条件不变,则短时间内,叶绿体中三碳化合物(C3)合成速率的变化是__________(增大、不变、减小)。
(2)如图甲所示,BC段较AB段CO2浓度增加速率减慢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16时到18时,叶绿体内ATP合成速率的变化是__________。若D点和E点所对应时刻的温度相同,则D点时的光照强度_______(大于、等于、小于)E点时的光照强度。
(3)若玻璃罩内植株所有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的光合作用强度相同,图乙示该植株一个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那么,当在图甲中D点时,图乙中m ____ n。(大于、等于、小于)

种群数量变化受许多因素的影响。

(1)某种昆虫在不同温度和湿度条件下种群数量的变化如图。据图回答:
在温度偏离最适温度或湿度偏离最适湿度条件下,昆虫种群数量会__________。在昆虫生活的耐受温度范围内,环境温度升高,昆虫生活的最适湿度________(增大、不变、减小),可见,一个生态因子的变化会影响另一个生态因子的作用。昆虫种群数量变化是温度和湿度___________的结果。
(2)昆虫种群的大小由种群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决定。
(3)经调查,第一年某昆虫种群数量为N0,如果每年增长率保持不变,且λ=1.6,第三年该种群数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在遇到紧急情况时,体内一些组织、器官、系统的功能发生相应的改变,以适应变化的外界环境。右图为人体调节该过程的模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②分泌量增加,会导致      分泌量减少,此种调节机制称为______________调节。在②分泌量增加的同时,
_____________的分泌量也增加,二者协调作用,保证机体应急反应的顺利进行。
(2)在应急反应过程中,人常会出现瞳孔放大、手心出汗、心跳加快等现象,在这些反应过程中兴奋都是单向传递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血液的PH、温度、化学成分等不会发生明显的变化,这说明人体具有维持______________的能力,体现这种能力是在___________的调节下,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现的。
(4)在③分泌增加时,如果为垂体细胞提供3H标记的氨基酸,则3H将首先在___________(细胞器)中出现,随后依次在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中出现,最后在垂体细胞外出现。

下图是反射弧结构模式图,a、b分别是放置在传出神经和骨骼肌上的电极,用于刺激神经和骨骼肌;c是放置在传出神经上的电位计,用于记录神经兴奋电位;d为神经与肌细胞接头部位,是一种突触,又称神经肌肉接点。

(1)神经纤维在未受到刺激时,细胞膜的内外电位表现为________,当神经纤维的某处受刺激产生兴奋时,因而与邻近未兴奋部位间形成了局部电流,使兴奋向前传导。用b刺激骨骼肌,_____(能或不能)在c处记录到电位,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方向是的。
(2)正常时,用a刺激神经会引起骨骼肌收缩;传出部分的某处受损时,用a刺激神经,骨骼肌不再收缩,根据本题条件,完成下列判断实验:
①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传出神经受损。
②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骨骼肌受损。
③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部位d受损。

某校学生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进行人类遗传病方面的调查研究。下图是该校学生根据调查结果绘制的某种遗传病的家系图(显、隐性基因分别用A、a表示)。请分析回答:

(1)通过对_____个体的表现型分析,可排除显性遗传。通过对_____个体的表现型分析,可排除Y染色体上的遗传。
(2)若Ⅱ4号个体不带有该致病基因,Ⅲ7和Ⅲ10婚配,后代患此病的几率是_____。
(3)若Ⅱ4号个体带有该致病基因,则Ⅲ7个体的基因型是_____。若Ⅲ7和Ⅲ10婚配,生下患病孩子的概率是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