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中具有生长激素基因和血红蛋白基因,两者
A.分别存在于不同组织的细胞中 |
B.均在细胞分裂前期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复制 |
C.均在细胞核内转录和翻译 |
D.转录的信使RNA上相同的密码子翻译成相同的氨基酸 |
下列关于微生物的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A.在培养的微生物中产生的氨基酸、维生素、生长素等初级代谢产物使培养基PH值下降 |
B.接种到培养基上的青霉菌,进入对数期能大量积累青霉素 |
C.用32P标记的噬菌体感染含31P的细菌,则新形成的噬菌体中都含有31P |
D.大肠杆菌中分解乳糖的酶一旦产生,其活性将一直保持下去 |
下列有关生物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是通过人为手段造成染色体变异的方法之一,获得原生质体需用胰蛋白酶去除细胞壁 |
B.茎尖细胞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离体培养时不需要脱分化就可直接培养成完整的植株 |
C.目的基因只要进入受体细胞就能表现出目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 |
D.谷氨酸棒状杆菌发酵过程中,溶氧过少、pH值过低都会降低谷氨酸产量 |
下列各项中,正确的一项是
A.下丘脑是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中枢,只能分泌激素 |
B.造血![]() |
C.在水分供应充足的大田中,采用套种的方法可提高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 |
D.豌豆细胞中的基因都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黄色短杆菌细胞中的基因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 |
关于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健康人在冬季时机体产热多于散热 |
B.植物激素都能直接参与细胞内的各类生命活动 |
C.在果树挂果时,利用乙烯促进果实细胞体积增大 |
D.血浆中的缓冲液可以维持其pH值相对稳定 |
某小组为探究食物相同的甲、乙、丙三种水生动物的种群增长规律及种间关系,进行了下列3组实验(各组实验中,每种动物初始数量相等,饲养条件相同)。第1组:甲种与乙种分别于两个容器中饲养,甲种数量变化如下图曲线1所示。第2组:甲种与乙种于同一容器中饲养,乙种数量变化如曲线6所示。第3组:乙种与丙种于同一容器中饲养,形成上、下层分离分布,一段时间后每种动物的数量均较第1组少。
请分析判断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若容器内饲养液体积为20 mL,则第1组实验中第40天时乙种的种群密度为30只/ml |
B.第2组实验中甲种数量变化如曲线3所示,第3组实验中乙种数量变化如曲线4或5所示 |
C.在同一段河流中食物相同的两种鱼,分别分布在河流中央底部和临近河岸底部,其种间关系与图中曲线4和5代表的类似 |
D.在玻璃容器中放养大草履虫和小草履虫后,小草履虫数量增加,大草履虫减少,其种间关系与图中曲线2和6代表类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