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体内的蛋白质千差万别,其原因不可能是( )
A.组成肽键的化学元素不同 |
B.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和数量不同 |
C.氨基酸排列顺序不同 |
D.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不同 |
人类的多指(A)对正常指(a)为显性,属于常染色体遗传病。在一个男性多指患者(Aa)的下列各细胞中,含或可能含显性基因A的共有几项①精原细胞②成熟的红细胞③初级精母细胞④次级精母细胞⑤精子⑥白细胞
A.2
B.3
C.4
D.5
果蝇体内三对等位基因的分布如图1所示,都位于常染色体上,其分裂过程中遗传物质的变化如图2所示,则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A.A、a与B、b的遗传不遵循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B.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和末期可用图2中的EF段来表示
C.该细胞的联会时期对应图2中的AB段
D.该果蝇细胞分裂中复制形成的两个A基因发生分离的时期为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一个基因型为AaXbY的雄果蝇经减数分裂产生了甲、乙两个异常精细胞,精细胞甲的基因和性染色体组成为aYY,精细胞乙的基因和性染色体组成为AXbY。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精细胞甲和精细胞乙不可能来自同一个初级精母细胞 |
B.与精细胞乙同时形成的另外三个精细胞都是异常细胞 |
C.精细胞甲形成的原因是染色体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前多复制一次 |
D.精细胞乙形成的原因是X和Y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未分离 |
如图所示是一个基因型为AaBb(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的精原细胞在一次减数分裂过程中产生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则该过程发生了
A.交叉互换与同源染色体未分离 |
B.交叉互换与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的染色体未分离 |
C.基因突变与同源染色体未分离 |
D.基因突变与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的染色体未分离 |
玉米的宽叶(A)对窄叶(a)为显性,宽叶杂交种(Aa)玉米表现为高产,比纯合显性和隐性品种的产量分别高12%和20%:玉米有茸毛(D)对无茸毛(d)为显性,有茸毛玉米植株表面密生茸毛,具有显著的抗病能力,该显性基因纯合时植株幼苗期就不能存活。两对基因独立遗传。高产有茸毛玉米自交产生F1,则F1的成熟植株中
A.有茸毛与无茸毛比为3:1
B.有9种基因型
C.高产抗病类型占l/4
D.宽叶有茸毛类型占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