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细胞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电刺激可诱导植物原生质体融合或动物细胞融合 |
| B.去除植物细胞的细胞壁和将动物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均需酶处理 |
| C.小鼠骨髓瘤细胞和经抗原免疫小鼠的B 淋巴细胞融合可制备单克隆抗体 |
| D.某种植物甲乙两品种的体细胞杂交后代与甲乙两品种有性杂交的后代的染色体数目相同 |
用32P和35S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将一个未标记的噬菌体在此细菌中培养9小时,经检测共产生了64个子代噬菌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32P和35S只能分别标记细菌的DNA和蛋白质 |
| B.子代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一定具有放射性 |
| C.DNA具有放射性的子代噬菌体占1/32 |
| D.噬菌体繁殖一代的时间约为1.0小时 |
在某细胞培养液中加入32P标记的磷酸分子,短时间内分离出细胞的ATP,发现其含量变化不大,但部分ATP的末端P已带上放射性标记,该现象不能说明
| A.部分32P标记的ATP是重新合成的 |
| B.ATP是细胞内的直接能源物质 |
| C.ATP中远离A的P容易脱离 |
| D.该过程中ATP既有合成又有分解 |
一只雌鼠的一条染色体上某基因发生了突变,使野生型性状变为突变型性状。该雌鼠与野生型雄鼠杂交,F1的雌、雄中均既有野生型,又有突变型。若要通过一次杂交试验鉴别突变基因在X染色体还是在常染色体上,选择杂交的F1个体最好是
| A.野生型(雌)×突变型(雄) |
| B.野生型(雄)×突变型(雌) |
| C.野生型(雌)×野生型(雄) |
| D.突变型(雌)×突变型(雄) |
下列有关矿质元素与光合作用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Mg是叶绿素的成分,缺Mg不能合成叶绿素,也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
| B.N是构成叶绿素、蛋白质、核酸等的成分,N素供应不足会使光合作用下降 |
| C.K+、Fe2+对光合作用没有影响,但能影响到植物的其它代谢 |
| D.P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是非常广泛的,如影响到能量转移过程 |
已知Aa的个体在繁殖后代的过程中有纯合显性致死现象,则该种个体连续自交2代之后的性状分离比为(设:A控制白色,a控制黑色)
| A.1:2 |
| B.1:4 |
| C.1:3 |
| D.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