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家有芳邻满园春”,“一个好兄弟不如一个好邻居”,“与邻为善”。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突出体现这种思想的中国外交成就是
| A.参加万隆会议 |
| B.发起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
| C.积极参加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
| D.参与发起创立亚太经合组织 |
安徽庐江县盛桥政府网站的“走进盛桥”栏目介绍:(盛桥)1958年11月撤区建社,原区成立两个人民公社,即盛桥人民公社和魏岗人民公社,盛桥、魏岗人民公社各下设四个大队。1983年公社改乡,1985年改乡设盛桥镇。盛桥从人民公社过渡到乡镇的根本原因是
| A.人民公社体制弊端太多 |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
| C.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 D.盛桥人民群众的要求 |
下列一组图片反映了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寻找“出路”的轨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表现了工业化的必由之路 |
| B.说明了民主共和的必由之路 |
| C.探寻了近代化的发展之路 |
| D.解决了经济、政治与思想发展之路 |
2012年是《南京条约》签署170周年,百年荣辱起于此,某班同学以此为契机开展研究性学习,利用不同史观解读《南京条约》,下列研究性成果不正确的是
| A.西方工业文明与东方农耕文明的冲突——文明史观 |
| B.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开始——全球史观 |
| C.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扩张的必然结果——革命史观 |
| D.晚清人们生活习俗出现西化——社会史观 |
清末以来中国商店的门前往往有下面这幅对联:“经营不让陶朱(注:春秋时期大商人)
富,货殖何妨子贡贤。”这说明当时社会
| A.士商地位平等 | B.崇尚“富而好礼” |
| C.鄙视“货殖功利” | D.重农抑商观念淡漠 |
《明史·食货志》:“一条鞭法者,总括一州之赋役,量地计丁,丁粮毕输于官,一岁之役,官为佥募,力差则计其工食之货,量为增减,银差则计其交纳之费,加以增枆。凡额办、派办、京库岁需与存留供亿诸费,以及土贡方物,悉并一条。皆计亩征银折办于官,故谓之一条鞭法。”下列有关一条变法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一条鞭法主要解决封建国家和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 |
| B.一条鞭法“按亩征收”的特质使大部份的农民减轻了负担 |
| C.一条鞭法之最大特色为“役归于地”,使得“逐末者千金,而手不沾一役” |
| D.一条鞭法明文规定税以银征收,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