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表,该表反映出
1932—1933年部分国家失业率统计表
国家 |
英国 |
比利时 |
瑞典 |
美国 |
奥地利 |
挪威 |
丹麦 |
德国 |
失业率 |
22—23% |
24% |
27% |
29% |
31% |
32% |
44% |
A.英国已建立福利国家制度 B.经济危机波及世界所有国家
C.“以工代赈”成为首要之举 D.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矛盾加剧
从右侧的书目看,严复的翻译主要涉及哪一领域
A.宗教文化 | B.科学技术 |
C.社会理论 | D.文学艺术 |
彼得·李伯庚在《欧洲文化史》中说:“莫扎特(1756~1791)的乐曲听众往往只是挤满一个客厅,而贝多芬的交响乐则是为音乐厅的上千听众而创作的。”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共和制度的确立 | B.封建等级观念被削弱 |
C.普通工人生活水平的提高 | D.民主平等思想开始传播 |
鲁迅在回忆20世纪初年的情形时说,“有人说G·Byron(拜伦)的诗多为青年所爱读,我觉得这话很有几分真。就自己而论,也还记得怎样读了他的诗而心神俱旺。”当时爱国青年喜读拜伦作品,主要是因为它
A.与文学革命运动的方向一致 | B.继承了欧洲古典文学的传统 |
C.具有批判现实主义的精神特质 | D.充满追求自由和解放的浪漫主义精神 |
英国思想家斯宾塞认为,人类社会沿着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发展,他的思想最有可能借用了
A.相对论原理 | B.万有引力定律 | C.进化论原理 | D.主权在民思想 |
“17世纪末科学革命的胜利为启蒙运动奠定了基础”。这是因为
A.科学革命为启蒙运动奠定了理性主义思想基础 |
B.科学革命为启蒙运动奠定了人文主义思想基础 |
C.有些启蒙思想家本身就是科学家 |
D.科学革命和启蒙运动都反对封建统治和天主教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