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50年代,中国“红专大学招牌各处可见,有些地方提出每县出一个鲁迅,每县出一个郭沫若,有些省仅几个月就宣布基本扫除文盲”。这一现象反映了
A.“一五”计划重视工业化建设 | B.“双百”方针得到全面贯彻 |
C.“大跃进”运动的全面展开 | D.“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
提出“政在得民”、“民贵君轻”的思想家是
A.孔子 | B.孟子 |
C.墨子 | D.商鞅 |
春秋战国时期,下列水利工程修建于淮水流域的是
A.芍陂 | B.都江堰 | C.灵渠 | D.郑国渠 |
某学校历史探究小组在图书馆搜寻资料中找到了以下一组图片,该小组成员为它们确定的主题中,最恰当的是
A.民族工业的发展推动了政治民主化 | B.“实业救国”道路在近代中国行不![]() |
C.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 D.民族工业在近代经济结构中占主要地位 |
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不同,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A.确立了政治协商制度 | B.标志着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完成 |
C.提出了民族区域自治 | D.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法律保证 |
中共依据下列土地法规在不同历史时期实施的土地政策的共同点是
A.都改变了土地的私有制性质 | B.都促进了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
C.都具有民主革命的性质 | D.都为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