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为某国际经济组织对中国的援助战略和主题内容,该国际经济组织是
年份 |
援助战略 |
主题展开 |
2002 |
农村/农村社会向城镇/工业社会转型 |
解决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的问题 |
中国环境技术援助 |
推动环境的可持续性 |
A.世界银行 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C.亚太经合组织 D.世界贸易组织
16—18世纪,在美洲出现了新西班牙、新法兰西、新英格兰等新地名。出现上述现象的根源是
A.美洲社会的进步 | B.美洲国家的独立 |
C.工业革命的扩展 | D.欧洲的殖民扩张 |
人们在历史研究中,由于立场和观点的差异,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往往会有不同,如关于哥伦布航行到达美洲这一事件:过去,欧洲人总以欧洲为中心来理解;美洲则立足自身看问题;在当今全球观的引导下,人们又有了新的认识。能正确反映上述说法的排列是
A.欧洲/发现 美洲/文明相遇 全球史观、侵犯 |
B.欧洲/文明相遇 美洲/侵犯 全球史观/发现 |
C.欧洲/侵犯 美洲/发现 全球史观/文明相遇 |
D.欧洲/发现 美洲/侵犯 全球史观/文明相遇 |
迪亚士曾说:“(海上探险)是为了像所有的男子汉都欲做到的那样,为上帝和陛下服务,将光明带给那些尚处于黑暗中的人们。”这里的“光明”是指
A.资本主义制度 | B.天主教信仰 | C.近代科学观念 | D.工场手工业技术 |
《七绝·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诗:“七渉沧溟若等闲,闭关修炼可成仙?当年外族惊梦客,不走河边走海边。”对诗中内容理解不正确的是
A.在政府的政治意志下,“七渉沧溟”浩浩汤汤,蔚为壮观 |
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闭关政策的经济根源 |
C.西方殖民者的入侵和挑衅使明朝统治者惊魂不定,只开放广州与外国通商 |
D.大规模的远洋航行加强了与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联系 |
唐诗“如何织纨素,自着蓝缕衣”;“舞罢复裁新,岂思劳者苦?”反映的社会现实是
A.手工业者地位低下 | B.丝织业规模扩大 |
C.小农经济自给自足 | D.官府垄断丝织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