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士大夫袁采在其家训《袁氏世训》中强调:“人有田园山地,界至不可不分明。”这从根本上反映出宋代
| A.政府重视对土地兼并的抑制 | B.封建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发展 |
| C.土地商品化的趋势非常严重 | D.租佃关系占据主导地位 |
“清政府对请愿运动的虚与委蛇、拖延,使市民上层颇觉‘哀告无门’,‘皇族内阁’的终于出台,最终惊醒了他们‘和平立宪’的迷梦,使他们发出‘天意难回、人事已尽’的叹息,感到‘国内政治,已无可为’,从而认识到‘吾人欲救中国,舍革命而无他法’,在思想上大大地接近了革命。”以上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信息不包括
| A.城市市民的态度明显倾向于革命 |
| B.清政府的预备立宪的结果使立宪派内部开始分化 |
| C.立宪派为要求清政府实施政治改革进行了请愿运动 |
| D.在中国进行民主革命已经成为大多数人的共识 |
图4体现了近代一位著名博物学家的观点,他力图说明
| A.自然选择是人类起源的基础 | B.人类是经过不断的变异而出现的 |
| C.人类是从古猿进化而来的 | D.上帝造人说没有科学依据 |
马丁·路德认为:“教会在世界上不能有一个头,世上也没有人能统治它,主教和教皇不能统治它,只有在天上的基督是头,也只有他统治。”该观点有利于
| A.将人们从宗教神学中解放出来 | B.从根本上否定罗马教皇的绝对权威 |
| C.动摇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 D.摧毁教会组织,重建人的自由 |
2003年12月l0日,温家宝总理在美国哈佛大学演讲时引用宋代一位理学家的一段话: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下列选项与温总理所强调的理学的意义最相近的是
| A.经世致用、由虚致实 | B.存天理、灭人欲 |
| C.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D.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
明制,手工工匠均入匠籍,分住坐和轮班两种。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明令规定轮班工匠征银代役,每名每年征银四钱五分,称之为“班匠银”。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班匠银”是明朝私营手工业者承担的国家赋税 |
| B.“班匠银”实质是官营手工业内部生产关系的调整 |
| C.征银代役后,轮班工匠成为独立的手工业者 |
| D.征银代役适应了当时商品经济发展的潮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