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党的十五大提出“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 “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可以看出,我们党对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认识在不断深化。
运用认识论相关原理,说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到“决定性作用”的合理性。(9分)
李嘉图认为,财富往往使在地租稳定甚或下降的时候增加最为迅速。这一观点认为( )。
A.资本积累是实现财富增长的必要条件 |
B.降低地租可以增加资本积累 |
C.国家的总收入分为工资、利润和地租 |
D.一个国家只有当它在积累资本的时候才能是前进的 |
产业革命后,英国相继废除了实施高关税和贸易保护的“谷物法”以及“航海条例”,它反映了( )。
①英国凭借实力已在与各国的贸易中居于绝对优势②自由主义思潮的盛行③自由贸易逐渐发展④国家强化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劳动生产力上最大的增进,以及运用劳动时所表现的更大的熟练、技巧和判断力,似乎都是分工的结果。”斯密的这段话( )。
A.强调的是分工有利于机械的发明和使用 |
B.说明斯密重视分工对于发展生产力的作用 |
C.强调了分工对于增进国民财富的作用 |
D.体现了劳动者的工作技巧和熟练程度导致分工 |
斯密关于三种收入来源理论的错误在于( )。
①工资、利润和地租都是工人创造的②工人得到了自己劳动的全部成果③利润是对资本家支出的一种补偿④地租是地主借给农业资本家使用的自然力的产物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18世纪中后期,对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是( )。
①“圈地运动”的加速②实行鼓励出口、禁止或限制进口的政策③对殖民地掠夺的加剧④科技进步的加快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