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有关实例或现象及所对应的推测或解释中,错误的是( )
| |
实例或现象 |
推测或解释 |
| A |
HIV侵入人体后能识别并破坏T细胞,艾滋病人往往死于肺结核等感染性疾病或恶性肿瘤 |
T细胞在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中起重要作用 |
| B |
测试条件相同,消耗等量的食物,青蛙的净增长量高于小白鼠 |
恒温动物维持体温消耗的能量多于变温动物 |
| C |
膝跳反射活动中,兴奋在突触处单向传递 |
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前膜释放,作用于后膜 |
| D |
给家兔注射促甲状腺激素,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减少 |
促甲状腺激素直接对下丘脑进行反馈调节 |
下列叙述不能说明核酸是遗传物质的是 ( )
| A.T2噬菌体的DNA进入大肠杆菌细胞后能合成T2噬菌体的外壳蛋白 |
| B.外源DNA导入受体细胞后并整合到染色体上,随受体细胞稳定遗传 |
| C.烟草花叶病毒的RNA与霍氏车前病毒的蛋白质重建而成的新病毒能感染烟草并增殖出完整的烟草花叶病毒 |
| D.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加热杀死的S型菌和活的R型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最终能分离出活的S型菌 |
下列关于遗传物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只含有DNA的生物,遗传物质是DNA |
| B.只含有RNA的生物,遗传物质是RNA |
| C.既含有DNA又含有RNA的生物,遗传物质是DNA |
| D.既含有DNA又含有RNA的生物,遗传物质主要是DNA |
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用35S和32P分别标记T2噬菌体时,做法是( )
| A.分别用35S和32P的人工培养基培养T2噬菌体 |
| B.分别用35S和32P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再分别用上述细菌培养T2噬菌体 |
| C.分别将35S和32P注入鸡胚,再用T2噬菌体感染鸡胚 |
| D.分别用35S和32P的动物血清培养T2噬菌体 |
肺炎双球菌有许多类型,有荚膜的有毒性,能使人患肺炎或使小鼠患败血症,无荚膜的无毒性。如图所做的细菌转化实验,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能导致小鼠死亡的有A、D两组
B.通过D、E两组对照,能说明转化因子是DNA而不是蛋白质
C.D组产生的有毒性的肺炎双球菌能将该性状遗传给后代
D.D组产生的后代只有有毒性的肺炎双球菌
人类对遗传物质本质的探索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发现了遗传因子的传递规律和化学本质 |
| B.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
| C.肺炎双球菌离体转化实验证明了细菌的遗传物质是RNA |
| D.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和重建实验证明了所有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