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Y、Z、W为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其中X、Z同族,Y、Z同周期,W与X、Y既不同族也不同周期;X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核外电子层数的3倍;Y的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的代数和为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与W形成的化合物W2X2中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 |
B.原子半径大小的顺序为W>X>Y>Z |
C.Y、Z两元素形成的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Z>Y |
D.Y、Z两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Z>Y |
下列根据实验及现象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实 验 |
现 象 |
结论 |
|||
A |
![]() 液体X |
试管(1)中紫色消失,试管(2)中紫色没有消失 |
甲苯中苯环使甲基的活性增强 |
||
B |
|
试管内壁有 银镜生成 |
X具有还原性,一定含有醛基 |
||
C |
![]() |
先生成白色沉淀,滴加FeCl3溶液后,生成红褐色沉淀 |
Fe(OH)3是比Mg(OH)2 更难溶的电解质 |
||
D |
![]() |
试管b 比试管a中溶液的红色深 |
增大反应物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
常温时,用0.1000 mol/L NaOH 滴定 25.00 mL 0.1000 mol/L某一元酸HX ,滴定过程中pH 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滴定前,酸中c(H+) 等于碱中c(OH-) |
B.在A点,c(Na+) > c(X-)> c(HX)> c(H+)> c(OH-) |
C.在B点,两者恰好完全反应 |
D.在C点,c(X-) + c(HX) ="0.05" mol/L |
将CO2转化为甲醇的原理为 CO2(g)+3H2(g) CH3OH(g)+H2O(g) ΔH <0 。500 ℃时,在体积为1 L的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 CO2、3mol H2,测得CO2浓度与CH3OH 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从中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A.曲线X可以表示CH3OH(g) 或H2O(g) 的浓度变化 |
B.从反应开始到10min时,H2的反应速率v(H2)=0.225mol/(L﹒min) |
C.平衡时H2的转化率为75% |
D.500 ℃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3 |
SF6是一种优良的气体绝缘材料,分子结构中只存在S—F键。发生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S(s)+3F2(g) = SF6(g) ΔH=" ―1220" kJ/mol 。已知:1mol S(s) 转化为气态硫原子吸收能量280kJ,断裂1mol F—F 键需吸收的能量为160 kJ ,则断裂1mol S—F 键需吸收的能量为
A.330 kJ | B.276.67 kJ | C.130 kJ | D.76.67 kJ |
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向碳酸钠溶液中滴加与其溶质的物质的量相等的盐酸:CO32-+2H+= CO2↑+ H2O |
B.向苯酚钠溶液中通入少量的CO2:![]() ![]() |
C.足量铁粉与稀硝酸反应:Fe+4H++NO3-=Fe3++2H2O+NO↑ |
D.向漂白粉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硫: Ca2+ +2ClO- + SO2+H2O=CaSO3↓+ 2HCl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