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淮河流域图(下图)。

(1) 淮河是我国洪涝最为严重的河流之一,试分析其自然原因。(8分) 
材料二 淮河流域多年平均气温、降水资料和2000—2009年气温、降水距平值(距平值是指该时间段气温或降水的值与多年平均值的偏差)。

时间
气温(℃)
降水(mm)

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

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
多年平均
14.5
14.4
26.1
15.3
1.8
850
165
465
164
57
2000~2009年
0.6
1.0
0.0
0.5
0.9
54
-19
81
-16
8

(2)列表分析淮河流域2000—2009年气候变化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材料三  21世纪初,位于苏北地区的宿迁市不断改善投资的硬环境(交通、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和软环境(政策、文化、制度等),并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行职业培训,从而吸引了苏州市的纺织服装、农副产品加工和电子装配等企业大量迁入。下面是苏州和宿迁主要经济指标变化。
如表:苏州、宿迁产业结构和平均工资水平比较表

 
一、二、三产业结构比值
平均工资水平(万元)
苏州
宿迁
苏州
宿迁
2005年
5:65:30
42:34:24
2.4
0.9
2010年
2:57:41
18:52:30
3.3
1.6

如表:宿迁经济发展指标表

 
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
第二产业
就业人数
(万人)
域区面积
(万km2
工业“三废”
废水(万吨)
废气(亿m3
固体废弃物
(万吨)
2005年
375.9
5. 85
12
4040
94.6
41.2
2010年
1304.8
23.28
68
5100
116.5
72.3

 
(3)据材料一、三,分析宿迁吸引苏州企业迁入的原因,并简述企业的迁入对宿迁市区域发展的影响。

科目 地理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图26是沿20°经线所作的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从A到D,该大陆地表自然景观呈现有规律的更替现象,且南北对称分布,这种地域分异规律是以________为基础形成的;而形成南北对称分布的特点则与该大陆所处的________位置有关。
(2)A、D、E三水域中,盐度最低的是________,其原因是什么?
(3)D海区处在板块的________(生长、消亡)边界。
(4)某人在A海区投下一漂流瓶,结果顺水漂到悉尼的海滩上。说出促使该漂流瓶漂流的大洋环流规律。

图23、图24为我国的两个地区,读图23、图24、图25,回答问题。


(1)图25为图23中阴影部分的放大图像,图中的等值线为等温线(单位℃),该地区山脉大致是________走向。请在图25中相应的位置用“”绘出图23阴影地区所示河流的干流。根据有关资料显示,图25中等温线所示季节O地的降水往往比附近的P和Q地少很多,请简要分析原因。
(2)图23和图24中均有我国重要的航天发射基地,其中图23中的E地是________,图乙中的F地是________,现准备发射一颗大吨位,小倾角的人造卫星,从理论上看,应选择在________(填字母)发射较好,请简要说明理由。
(3)图24中,R河的主要补给形式为________、________,该地区古居民点的分布特点是________。根据多年来对图中河流沿岸地区的考古发掘,河流附近古居民点的消失年代如图24所示,请根据图文资料总结古城的变迁路线的规律________________。

读下图,分析回答。

(1)图中各点,________点距尼罗河最近。
(2)判断图中各地的方向关系:A在B的________方, B在C的________方,C在D的________方,D在B的________方。
(3)若一架飞机从A地飞往D地,沿最近路线的飞行方向是________。
(4)若飞机从B地飞往C地,沿最近路线的飞行方向是________。

读甲、乙两幅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所示国家:甲是________,乙是________。
(2)图中比例尺较小的是________图,其所示区域范围较________,图示内容较________。
(3)就五带而言,甲区域位于________带,乙区域位于________带,图乙区域位于图甲区域的________方向。
(4)图甲国家南北距离大约是多少 ( )

A.290千米 B.190千米 C.400千米 D.600千米

读下面经纬网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甲、乙、丙、丁四地位于西半球的是________;位于寒带的有________,位于温带的有________。
(2)甲位于乙的________方向,丙位于丁的________方向,某飞机由乙飞往甲,沿最短路线,合适的航向为________,其最短距离应________ (小于、等于、大于)2222.2千米。
(3)甲、乙之间的距离________ (小于、等于、大于)丁、乙之间的距离。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