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有关碳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碳源主要用于构成微生物的细胞物质和一些代谢产物 |
B.某些碳源可以作为微生物的主要能源物质 |
C.蛋白质不能做碳源 |
D.不同种类的微生物的碳源可能不同 |
下列关于高中生物学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检测酵母菌培养过程中是否产生CO2,可判断其呼吸方式 |
B.用健那绿染液对解离后的细胞染色后可观察其线粒体分布 |
C.成熟植物细胞在高渗溶液中发生质壁分离的原因是细胞壁具有选择透过性 |
D.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可目测估计法估计各种群数量 |
某夫妇的1对染色体上的基因如图7所示,A、b、D分别为甲、乙、丙三种病的致病基因(不考虑染色体交叉互换和基因突变),则他们孩子的患病概率为
A.1/4 B.1/2 C.3/4 D.3/8
有关人体对刺激做出反应的表述,错误的是
A.细菌感染→人体B细胞分泌特异性抗体→清除细菌 |
B.受寒冷刺激→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体温稳定 |
C.摄入高糖食品→胰岛素分泌增加→血糖水平回落 |
D.进入高原→脑干呼吸中枢→呼吸运动加速 |
s型肺炎双球菌的荚膜表面具有多种抗原类型(如I、II、III型等),不同的抗原类型之间不能通过突变转换。Griffith将加热杀死的S-III型菌与R-II型菌混合后同时注入小鼠体内小鼠大量死亡,从死亡小鼠体内克获得有活性的S-III型菌;而单独独注射加热的S-III型菌小鼠未死亡。此实验结果能支持的假设是
A.S-III型菌经突变形成了耐高温型菌 |
B.S-IIl型是由R-II型菌突变形成的 |
C.R-II型菌经过转化形成了s-III型菌 |
D.加热后s-III型菌可能未被完全杀死 |
某种突触传递兴奋的机制为:当兴奋传至突触小体时,引起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并释放去甲肾上腺素(简称NE),在突触间隙中,NE将发生如图6所示的结合或摄取。下列分析中错误的是
A.此种突触处可发生兴奋的双向传递 |
B.NE是一种神经递质,其释放过程需能量 |
C.NE作用于突触前膜后抑制NE释放属于反馈调节 |
D.NE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后将引发后膜电位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