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胞的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分别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和放射性同位素32P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 |
B.分别用35S和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进行长时间的保温培养 |
C.用35S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沉淀物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搅拌不充分所致 |
D.32P、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实验分别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
用15N标记含有l00个碱基对的DNA分子,其中有胞嘧啶60个,该DNA分子在含14N的培养基中连续复制4次。下列结果不可能的是
A.含有14N的DNA分子占7/8 |
B.含有15N的脱氧核苷酸链占l/16 |
C.复制过程中需腺嘌呤脱氧核苷酸600个 |
D.复制后共产生16个DNA分子 |
某双链DNA分子含有400个碱基,其中一条链上A∶T∶G∶C=1∶2∶3∶4。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该DNA分子的一个碱基改变,不一定会引起子代性状的改变 |
B.该DNA分子连续复制两次,需要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120个 |
C.该DNA分子中4种碱基的比例为A∶T∶G∶C=3∶3∶7∶7 |
D.该DNA分子中的碱基排列方式共有4200种 |
培养R型细菌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加S型细菌的多糖类物质能产生一些具有荚膜的细菌 |
B.加S型细菌的DNA完全水解产物,不能产生具荚膜的细菌 |
C.加S型细菌的DNA,能产生具荚膜的细菌 |
D.加S型细菌的蛋白质,不能产生具荚膜的细菌 |
用放射性32P标记实验前的噬菌体的DNA,然后让它去感染含31P的细菌。实验后,含32P的是()
A.全部子代噬菌体的DNA |
B.部分子代噬菌体的DNA |
C.全部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 |
D.部分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