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实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为调查不同时间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分别在白天和晚上取同一地块的土样 |
B.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
C.利用小动物的避光、避热性,收集土样中的小动物时可采用带灯罩的热光源 |
D.对于无法知道名称的小动物,不可忽略,应记录下它们的特征 |
1928年格里菲思以小鼠为实验材料做了如下实验(R型菌和S型菌是肺炎双球菌的两种类型),下列对此实验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第一组 |
第二组 |
第三组 |
第四组 |
|
实验处理 |
注射活的 R型菌 |
注射活的S型菌 |
注射加热杀死的S型菌 |
注射活的R型菌与加热杀死的S型菌 |
实验结果 |
小鼠不死亡 |
小鼠死亡,从小鼠体内分离出S型活菌 |
小鼠不死亡 |
小鼠死亡,从小鼠体内分离出S型活菌 |
A、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必须将四组实验的结果进行对比
B、实验结果说明活的R型肺炎双球菌发生了某种类型的转化
C、该实验的结论为DNA是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的“转化因子”
D、获得该实验结论的关键步骤是第四组小鼠死亡并分离出S型活菌
正常情况下,女性的初级卵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卵细胞,则该过程中一个细胞中含有的X染色体最多时有
A.1条 | B.2条 | C.3条 | D.4条 |
如图为某动物精原细胞(染色体数为2n,核DNA分子数目为2a)分裂的示意图,图中标明了部分染色体上的基因,①③细胞处于染色体着丝点(粒)向两极移动的时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正常情况下,基因A与a、B与b分离发生在细胞①和②中
B、不考虑交叉互换情况下与图中精细胞同时产生的另外3个精细胞的基因型是aB、ab、AB
C、①中有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为2n,核DNA分子数目为4a
D、③中无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为2n,核DNA分子数目为2a
基因组成为XBXbY的甲,其父患色盲、其母表现正常。下列分析中可能性较大的是(不考虑交叉互换)
①甲母亲减数第一次分裂中,2条X染色体未分开而是一起进入了次级卵母细胞
②甲母亲减数第二次分裂中,2条X染色体未分开而是一起进人了卵细胞
③甲父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性染色体未分开而是一起进入了次级精母细胞
④甲父亲减数第二次分裂中,2条性染色体未分开而是一起进入了精细胞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②④ |
如图横坐标A、B、C、D表示某哺乳动物(2N)在有性生殖过程中不同时期的细胞,图中的a、b、c分别表示该时期一个细胞中三种不同结构或物质的数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中b表示染色体数量的变化B、B时的细胞称为初级精(卵)母细胞
C、交叉互换发生在B时期D、着丝点的分裂发生在B→C的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