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对甘地提出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准确理解是
| A.以非暴力的手段反抗英国殖民压迫 | B.以不合作的态度抵制英国殖民统治 |
| C.以和平合法手段赢得印度自治独立 | D.以和平方式换来英国主动退出印度 |
“万物的存在与否,全在于人的感觉。一阵风吹过,有人觉得冷,有人觉得凉爽。难受与惬意,全在于人的感觉。”提出上述观点的哲学家是( )
| A.柏拉图 | B.普罗泰格拉 |
| C.苏格拉底 | D.亚里士多德 |
希腊人认为神是和自己很相似的,区别仅仅是神更有力量、更长寿、更美丽。这一看法直接体现了古希腊( )
| A.发达的海外贸易 | B.繁荣的商品经济 |
| C.丰富的人文精神 | D.成熟的民主制度 |
黄宗羲认为:“秦变封建而为郡县,以郡县得私于我也;汉建庶孽(指诸侯王国),以其可以藩屏于我也;宋解方镇之兵,以方镇之不利于我也。此其法何曾有一毫为天下之心哉!而亦可谓之法乎?”对黄宗羲这一表述的正确理解应该是( )
| A.宣扬个人英雄史观 |
| B.抨击古代社会没有法律制度 |
| C.主张为天下人立法 |
| D.蕴含近代民主法制的基本精神 |
如图为南昌市城雕“鹅湖之会”,重现了朱熹与陆九渊辩论的场面。朱熹与陆九渊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两位重要的哲学思想家、文化教育家,前者集理学之大成,后者开心学之体系,由于二人成名于同一时期,且学术观点相异,故自鹅湖之会始,二人争论不休。那么他们最大的分歧是( )
| A.朱熹主张天理是万物的本原,陆九渊强调“心”是宇宙的本原 |
| B.“天理”是不是“三纲五常”等伦理道德 |
| C.是否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 |
| D.是否进行内心反省,以致良知 |
明代德清禅师曰:“为学有三要,所谓不知《春秋》,不能涉世;不精《老》《庄》,不能忘世;不参禅,不能出世。此三者,经世、出世之学备矣,缺一则偏,缺二则隘,三者无一而称人者,则肖之而已。”这表明德清禅师( )
| A.提倡儒、道、佛三教合一 |
| B.认为儒、道、佛三教相互矛盾 |
| C.主张以佛教改造中国传统文化 |
| D.强调做学问要学习诸子百家典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