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我国是受荒漠化危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近年来,保定地区频受沙尘暴之苦,保护生态环境,大力开展植树种草、治理水土流失、防止沙漠化等是当前的紧要任务。
(1)据研究,保定市沙尘暴的沙主要来自黄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西部生态环境的改变首先要解决的非生物因素是________。
(2)在退耕还林、还草过程中,要注意树种、草种不要过于单一。这种做法所依据的主要生态工程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其目的是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3)近年来大力推广的生态农业是一个自我维持的生态系统,其特点是保持和完善系统内的生态平衡,其设计的原则是能量的__________和物质的__________,以求得最大的生产力和可持续发展。我国农民收集一切可能的有机物质使其转变为有机肥料、保持土壤肥力的做法称为________农业。
(4)某科研小组想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培育抗旱植物用于治理水土流失。将抗旱基因导入植物细胞采用最多的方法是____________。要检测抗旱基因是否插入到受体细胞的DNA中,采用的是____________技术。若检测结果表明抗旱基因已经插入到受体细胞的DNA中,则培育的植株__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具有抗旱性状。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生物技术中的伦理问题 生态城市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萌发的禾谷类种子中淀粉酶活性较强,主要有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α—淀粉酶不耐酸、较耐热,在pH为3.6以下迅速失活,而β—淀粉酶不耐热,在70℃条件下15 min后失活。实验材料:萌发3天的小麦种子(芽长约1cm)。
主要试剂及仪器:麦芽糖标准液、5%淀粉溶液、斐林试剂、蒸馏水、恒温水浴锅等。
实验步骤:
步骤一:制作麦芽糖梯度液。取7支干净的具塞刻度试管,编号,按表加入试剂,再将试管置于60℃水浴中加热2 min,取出后按试管号顺序排列。

试剂
试管号
1
2
3
4
5
6
7
麦芽糖标准液(mL)
0
0.2
0.6
1.0
1.4
1.6
2.0
蒸馏水(mL)
2.0
1.8
1.4
1.0
X
Y
Z
斐林试剂(mL)
2.0
2.0
2.0
2.0
2.0
2.0
2.0

步骤二:萌发3天的小麦种子制备淀粉酶溶液。
步骤三:将装有淀粉酶溶液的试管置于70℃水浴中15 min,取出后迅速冷却。
步骤四:另取四支试管,编号A、B、C、D,向A、B试管中各加5 mL 5%淀粉溶液,向C、D试管中分别加入2 mL已经处理的酶溶液(忽略其中含有的少量麦芽糖)和蒸馏水,将四支试管置于40℃恒温水浴中保温10 min,然后将C、D试管中的溶液分别加入到A、B试管中,摇匀后继续在40℃恒温水浴中保温10 min。
步骤五:取A、B试管中反应溶液各2 mL分别加入E、F试管,然后向E、F试管分别加入,最后,观察颜色变化。
结果分析:将E试管中颜色与第①步中获得的麦芽糖标准液进行比较,获得该试管中麦芽糖浓度,并计算出α—淀粉酶催 化效率。
请分析回答:
(1)本实验的目的是测定
(2)步骤一的6试管中加入蒸馏水的量(Y)是(单位mL)。
(3)实验中B试管所起的具体作用是
(4)请补全步骤五的做法
(5)若要测定另一种淀粉酶的活性,则需在步骤进行改变。

为研究细胞分裂素的生理作用,研究者将菜豆幼苗制成的插条插入蒸馏水中(图1),对插条的处理方法及结果见图2。

(1) 细胞分裂素是一种植物激素。它是由植物体的特定部位产生,再被运输到作用部位,对生长发育起____________作用的____________有机物。
(2)制备插条时除去根系和幼芽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图2中可知,对插条进行的实验处理包括用_____________分别处理A、B叶片、________________。
(4)在实验I中,对A叶进行实验处理,导致B叶____________。该实验的对照处理是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III、IV的结果表明,A叶数量越少,B叶生长越_________。
(6)研究者推测“细胞分裂素能够引起营养物质向细胞分裂素所在部位运输”。为证明此推测,用图1所示插条去除B叶后进行实验,实验组应选择的操作最少包括________(填选项前的符号)
a.用细胞分裂素溶液涂抹A1叶 b.用细胞分裂素溶液涂抹A
c.用14C-淀粉溶液涂抹A1叶d. 用14C-淀粉溶液涂抹A 2
e.用14C-氨基酸溶液涂抹A2叶 f.用14C-细胞分裂素溶液涂抹A2
g.检测A1叶的放射性强度

利用玉米秸秆生产乙醇,其技术流程为:

(1) 玉米秸杆经预处理后,应该选用纤维素酶进行水解,使之转化为发酵所需的葡萄糖。 纤维素酶可以从能分解纤维素的细菌培养液中提取。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分离土壤中 纤维素分解菌的实验流程:土壤取样→选择培养—梯度稀释→鉴别培养。
①从土壤中分离出分解纤维素细菌的培养基配方如下:纤维素粉5g, NaNO3 1g、 Na2HPO4 • 7HZ0 1.2g、KH2PO4 0.9 g,MgS04·7H20 0.5g、K Cl 0.5g、酵母膏0.5g、水解酪素0.5g(蒸馏水定容到IOOOmU9该培养基能初步选择出分解纤维素细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②为了鉴别纤维素分解菌和进一步纯化菌种,可以在鉴别培养基上加入_______染液,将筛选获得的菌液稀释后用涂布平板法方法接种到鉴别培养基上,然后挑选产生_______的菌落作为菌种进行扩大培养。
③从分解纤维素细菌中提取出的纤维素酶首先要检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便更好地将酶用于生产实践。为了使分离出的纤维素酶能够反复使用,最好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___方法将酶固定化。
(2) 发酵阶段需要的菌种是酵母菌,在产生酒精时要控制的必要条件是______________。
(3) 发酵时乙醇浓度升高会对酵母菌产生毒性,从而影响进一步的发酵。科学家利用基 因工程方法创造出一种对乙醇浓度有高耐受力的酵母菌新菌种,该过程需采用PCR 技术扩增目的基因。在PCR反应体系中,除了要加入模板、原料外,还需要加入_______和_______等

I.(10分)有一种药物能阻断兴奋的传导或传递。请你根据下面反射弧的结构,完成相 关探究实验并回答问题:

(1) 为了探究该药物的作用部位,请完成下面实验:
①步骤1:刺激_______,观察_______。
②步骤2:用该药物分别处理a(突触间隙)和b,重复步骤①。如果_______,则说明该药物作用于a„
(2) 回答问题:
①步骤1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如果通过实验,证明了该药物只能阻断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则阻断的原因可能是 该药物能引起突触后膜上某些阴离子进入细胞的通道蛋白____ ___ (开放/关闭)。
II. (9分)为了探究甲状腺素(TH)对垂体细胞促甲状腺素(TSH)分泌的影响,某兴趣小组 设计如下实验步骤:

(1) 请指出实验步骤①、②、③中不合理之处。
步骤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经改进后,探究实验的方法步骤正确,并且最终得出实验组大白鼠血液中TSH 含量较低的结果,那么能否由此得出“TH作用于垂体细胞,抑制其分泌TSH”的结论?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

I. (14分)光呼吸是指植物在光照下吸收02、分解有机物、产生CO2、不产生ATP。光 呼吸发生的场所有叶绿体和线粒体等等。
(1)比较细胞呼吸与光呼吸,细胞呼吸的场所是_______、不同于光呼吸的条件有_______不同于光呼吸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
(2)利用光呼吸抑制剂亚硫酸氢钠喷洒小麦,能取得明显的增产效果(其有效浓度:1OO-300ppm)。为了探究亚硫酸氢钠使小麦增产的适宜浓度,请完成下列实验步骤:
①将环境相同且适宜、小麦长势均相同的大块实验田平均分成4等份,分别标号为1、2、3、4。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在小麦生长期,适时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实验方法正确,则结果将使实验田小麦在上述亚硫酸氢钠浓度范围内,增产情况接
近正态分布。
(3)以上实验避免了盲目操作造成的浪费,此实验被称为_______。为了进一步探究亚硫酸氢钠使小麦增产的最适宜浓度,应该如何进行实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12分)家蚕蚕体有斑纹由常染色体上的基因A控制,基因型aa表现为无斑纹。斑 纹颜色由常染色体上另一对基因(B/b)控制,BB或Bb为黑色,bb为灰色。
(1) 现选用两纯合亲本甲,乙杂交得到F1,F1测交结果如下表:

亲本甲的性状为无斑纹,乙的基因型为_______
(2) F1雌雄交配所得F2的性状和分离比为_______。F2中自交不发生上述性状分 离的个体占_______。
(3)A/a所在染色体偶见缺失现象,如图所示。染 色体缺失的卵细胞不育,染色体缺失的精子可育。基因型为A0a的蚕雌雄交配,子代的表现型和比例为_______。

⑷家蚕中,雌性性染色体为ZW,雄性性染色体为ZZ。家蚕体壁正常基因(T)与体壁透 明基因(t)是位于Z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现用有斑纹体壁透明雌蚕(A0aZtW)与 有斑纹体壁正常雄蚕(A0aZTZT)杂交得到F1 ,将其中有斑纹个体相互交配,后代中有斑纹体壁正常雄性个体和有斑纹体壁正常雌性个体分别占______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