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在近代化的发展过程中,农业生产关系变革对经济近代化起着重要的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废除农奴制后,俄国有2250万依附俄国封建农奴主的农民获得了解放,在法律上成为有财产的自由人,同时恢复农村公社(即村社)对农民的管理。沙皇政府声称:“公社是俄国人民的特点,侵犯公社就是侵犯特殊的俄罗斯精神。”从欧俄50个省的统计数字表明:农民土地单位面积的产量提高了,1861~1870年为每俄亩29普特,1871~1880年为31普特,1881~1890年为34普特。
——M·莱文《俄国农民与苏维埃政权》
材料二  1897年居住在欧俄的47.2%的贵族地主通过出售或出租土地等方式远离农村,移居到城市,但在1858年只有15%~20%。部分贵族通过抵押土地和出卖土地获得的资金用于商业或俄国的新兴产业。1882年在莫斯科大约有500个世袭贵族办企业和234个世袭贵族开工厂。但比较普遍的是贵族把资金投在国家债券或者铁路、银行和其他私人企业的有价证券。据1882 年资料统计,正是这类投资的股息或利率成为许多莫斯科贵族大部分收入的来源。
——周静《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贵族的经济状况》
材料三  1861 年农奴制改革后,农民“离土不离乡”,广泛使用强制劳动,成为俄国工场手工业的一种普遍特征。废除农奴制并不意味着农村封建关系的终结,错综复杂的传统的超经济的剥削方式在俄国庄园里继续盛行。沙皇专制政府成为自上而下的迅速工业化的发动机,使俄国的工业化表现出明显的内在矛盾性:为了募集资金,沉重的赋税负担不得不压在农民身上,而这样又阻碍了国内市场的扩大,从而限制了进一步的投资。
——张宗华《苏联时期俄国城市化的特征及历史渊源》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农奴制改革带来的变化及沙皇政府声称“侵犯公社就是侵犯特殊的俄罗斯精神”的主要目的。
(2)据材料二,归纳贵族获取财富的主要途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对俄国现代化所产生的重要影响。
(3)据材料三,概括作者对农奴制改革的观点及其理由。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俄国农业生产关系变革对工业化进程的影响是什么。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农奴制改革的影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955年8月,中埃签订贸易协定,埃及从中国进口钢材,中国购买埃及棉花。次年,中埃正式建交。之后,苏伊士运河危机爆发,中国政府向埃及提供了2000万瑞士法郎的无偿援助。
1955年9月,中国售往缅甸的钢材、生丝、棉纱、玻璃、毛毯以及油漆、瓷砖、花布等物资到达仰光。
1956年5月,日本政府同意与中国互派民间贸易代表。
1956年6月,中柬两国在北京签订了议定书,规定中国1956年至1957年间无偿给予柬埔寨价值800万英镑的援助。
1957年7月,中国与阿富汗签订两国间首个贸易协定。
1958年7月,在苏丹困难之际,中国以易货方式购进100万英镑的棉花,推动了1959年初两国建交。
——摘编自刘磊《万隆会议与中国同亚非国家的经贸关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中国与亚非国家经贸关系所呈现的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中国与亚非国家发展经贸关系的原因。

历史图片是一个时代政治、经济、文化的缩影。

比较四幅图片提取两项有关社会生活变化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最初的考试完全是综合性的,着重强调儒家经典著作,但也包括其他科目,如法律、数学和政治事务。不过,渐渐地,这些考试开始集中到文章体裁和儒家正统观念上。最终结果是形成一种制度:从理论上说,官职之门向一切有才之士敞开,但实际上却有利于那些有足够财力进行多年的学习和准备的阶层,这并不意味着,统治中国的是世袭贵族阶层,相反,是一个由学者组成的统治集团即文人学士集团。一方面,这一制度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敬佩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另一,也正是这一制度(科举制),扼杀了创造力,培育了顺从性。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中国的科举制在西方传播,可以追溯到元明时期。马可·波罗和利玛窦,这两位意大利人均向西方介绍过中国的科举制。1569年和1583年欧洲出版了介绍中国科举制的书籍。启蒙运动时期,伏尔泰等思想家都对中国的科举制有过研究。1846年,东印度公司在一封发给英国政府和议会的公函中,建议吸收中国的科举制度来完善英国的行政制度。由于东印度公司的特殊地位,该信在英国引起巨大震动,此后,英国的报纸开始不断刊登介绍中国科举制的文章。出版有关中国科举制的书籍多种。……1854年,英国提出了关于建立文官制度的报告,报告建议借鉴中国的科举制,设立英国的常任文官制度。1870年,英国政府颁布枢密法令,对文官的考试、录用、等级结构等制度原则做了进一步完善。至此世界近代史上的第一个文官制度在英国正式确立。
――摘自高连奎《中国大时局2014》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科举制的特点及影响。
(2)依据材料二概括中国的科举制在西方传播的特点。
(3)结合材料一、二,概括从东西方文官制度的发展中得到的启示。

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1)比较上面两幅示意图,指出唐朝和宋朝两个时期国内外贸易路线图的主要区别。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造成这种区别的原因。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9世纪上半期,工业文明以及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成为时代关注的焦点,工业文明给人类带来的究竟是灾难还是福祉,是以平等为主导的发展,还是以自由为优先的行进,很多思想家在思想领域展开了批判与辩护的激烈交锋。
在工业革命中成长起来的一支庞大的雇佣劳动者,对于他们而言,工业文明带给他们的只是苦难与痛楚,他们成为这种体制的直接牺牲者。因此,工人阶级以及他们的理论家也最早展开了对工业文明的激烈批判。……工人阶级从切身经历中认识到:社会现实中劳动产品全部归属于资本家,导致了财富分配不平等,究其原因是因为劳动权利的丧失。因此,他们从自然法理论出发,要求获得劳动成果的权利,认为这是人的天赋权利。英国一些思想家、政治改革家科贝特、伍勒韦德等人坚决抨击现实社会的不平等。
在对工业文明的一片批判声中,一批思想家也走上前台,发出了另一种声音,他们坚决为现有的工业制度和社会体制辩护呐喊,这批思想家主要为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马尔萨斯、法国社会学家圣西门、孔德等人。他们一致认同,只有工业文明,只有资本主义的经济自由,才能增进国家的财富,带来社会的进步,实现理想的“文明社会”。
——摘编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第二编工业文明的兴盛:16—19世纪的世界史》
评论材料中关于工业文明的观点。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