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是某同学研究经济史的两组资料。
| 组别 |
史料 |
史论 |
| 第 一 组 |
(松江)“里媪(妇女)晨抱纱入市,易木棉以归,明日复抱纱以出”。(摘自《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松江部) |
史论1:反映了当时传统的经济结构受到冲击和侵蚀。 史论2:这种市场与生产技术分离,是中国纺织技术自14世纪后没有取得重大进步的原因之一。 |
| 第 二 组 |
“贞观元年十月敕:五品以上,不得入市。”(《唐要会》卷八六) |
|
①唐朝商品经济发达,商人获利丰厚 ②唐朝官员存在仗势从商业中获利现象
③唐朝政府严格控制中高级官吏经商 ④唐朝政府严格推行重农抑商经济政策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②③
在俄国十月革命后的国内战争时期,一位市民拿着100卢布到粮店购买了100斤粮食,这是真的吗?其依据是什么?
| A.真的,新经济政策 | B.假的,新经济政策 |
| C.假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取消一切自由贸易 | D.真的,余粮收集制 |
二战后,西欧国家和日本采取了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其共同之处是:
| A.自由竞争 | B.计划经济 | C.国有化政策 | D.政府干预 |
克林顿上台后,实施的经济政策是:
| A.政府全面统管经济 | B.宏观调控、微观自主 |
| C.多市场、少政府 | D.赤字政策 |
以下是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排列组合,其中最正确的一组是:
| A.稳定发展—“滞胀”—复苏—繁荣 | B.“滞胀”—复苏—稳定发展—繁荣 |
| C.复苏—稳定发展—“滞胀”—繁荣 | D.繁荣—“滞胀”—稳定发展—复苏 |
罗斯福常对身边的新政派说:“挑一个办法试试看嘛,失败了就另换一个。总之,要搞点什么试试。”这表明:
| A.“新政”开展得很顺利 | B.“新政”实施缺乏规划 |
| C.“新政”有章可循 | D.“新政”是在摸索中进行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