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实验探究是化学的灵魂,请你参与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探究活动。
Ⅰ.制取氧气方法的分析

(1)写出A、B装置中标号仪器名称:①            ;②             
(2)写出一个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3)用B装置收集氧气的优点是                                
(4)上述两种方法中,更符合“低碳”理念的是          (填“A”或“B”)。
Ⅱ.制取二氧化碳原料的选择
实验室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主要成分CaCO3)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实验过程中,同学们提出了下列问题并在老师指导下进行实验。
[问题一]能否用稀硫酸与块状石灰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分析二]实验室不选用石灰石粉末、碳酸钙粉末或碳酸钠粉末制取二氧化碳的理由是                                       
[结 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原料通常用块状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
Ⅲ.拓展与反思
通过探究活动,你认为选择实验方法时应考虑的因素有            (写一种即可)。

科目 化学   题型 探究题   难度 困难
知识点: 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等可燃气体的验纯 纯碱的制取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小亮在做“盐酸中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实验时,滴加盐酸前忘了加入指示剂,导致无法判断该中和反应进行的程度,于是他对所得的溶液的酸碱性进行了探究。
【探究目的】探究所得溶液的酸碱性
【提出猜想】所得溶液可能呈碱性,也可能呈性,还可能呈性。
【实验验证】

实 验 操 作
实 验 现 象
结 论
用试管取该溶液1 mL~2 mL,
滴入1滴~2滴无色酚酞试液,
振荡
无色酚酞试液变
溶液呈碱性
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
溶液呈


【分析与思考】
(1)若溶液呈碱性,则溶液中使其呈碱性的离子是(填写微粒符号),为避免碱性溶液污染环境,小亮对所得溶液进行了如下处理:向溶液中逐滴加入溶液,直到不再产生沉淀为止。然后过滤,把滤液倒入蒸发皿中加热,得到氯化钠晶体,该过程涉及的化学反应的方程式为
(2)若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为了进一步确定溶液的酸碱性,小亮提出以下方案:
方案一:取样,加入碳酸钠溶液,若观察到
则所取溶液呈酸性;若无明显现象,则呈中性。
方案二:取样,加入金属锌,若有气泡产生,则所取溶液呈酸性,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若无明显现象,则呈中性。

某品牌纯碱中含有少量氯化钠。某化学探究小组欲测定该品牌纯碱的纯度(即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一)甲组同学设计如图所示实验:

【实验步骤】
①组装好如图仪器,并检查
②称取13.0g样品放入锥形瓶中,加入少量蒸馏水溶解,并在其他装置中加入相应的药品;
③称量装置C的质量;
④打开分液漏斗旋塞滴入稀硫酸,直到不再产生气泡为止;
⑤再次称量装置C 的总质量;
⑥计算出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实验分析】
(1)A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B装置的作用是
(3)如果没有B装置则所测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填偏大、偏小、不变)
(4)小明提出能否用盐酸代替硫酸?同学们经过讨论认为不能,理由是
(5)称得纯碱样品的质量为13.0g,实验前、后C装置(包含药品)的质量分别为61.2g和65.6g,则该纯碱样品的纯度为%(精确到0.1%)。
(二)乙组同学采用生成沉淀的方法来测定样品中纯碱的质量分数,设计了如下实验:

(1)判断加入氯化钡溶液是否过量的合适方法是,然后观察现象判断。
A.静置混合物X,向上层清液中继续滴加氯化钡溶液,若无白色沉淀生成,则氯化钡已经过量;
B.向混合物X中滴加稀硫酸,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说明氯化钡已经过量。
(2)判断滤渣是否洗涤干净,可以采取向最后的洗出液中滴加,然后观
察现象判断。
A.氯化钡溶液 B.稀硫酸 C.硝酸银溶液 D.稀盐酸
(3)根据实验数据,乙组测得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精确到0.1%)。
【实验反思】
甲乙两组同学所测该品牌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你认为组(填“甲”或“乙”)更准确,另一组存在较大偏差的原因可能是

多彩的“碳”,多姿的生活,让我们一起走进“碳”的世界.
(1)下列含碳元素的物质中,属于有机物的是(填字母序号)。
A.碳酸钙 B.乙醇(C2H5OH) C.二氧化碳
(2)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和天然气,他们都含有碳元素,其中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写化学式)。含碳物质的燃烧会导致过多的二氧化碳排放,加剧了“温室效应”,写出一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建议
(3)2013年3月,浙江大学实验室里诞生了世界上最轻的材料——“碳海绵”。(如图所示),由碳元素组成,具有多孔结构,弹性好。它对石油有很强的吸附能力(不吸水),将吸入的石油挤出后仍可恢复原状。下列关于碳海绵的说法正确的是(填字母序号)。

A.具有吸附性B.可重复利用C.可处理海上石油泄漏
(4)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可用于扑救档案资料室发生的火灾,下列说法正确的有(填标号)。
A.液态二氧化碳气化后不会污染档案资料
B.二氧化碳可覆盖在燃烧物表面,隔绝空气
C.液态二氧化碳气化时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5)二氧化碳是很重要的化工原料,科学家设想利用太阳能加热器“捕捉CO2”、“释放CO2”,实现碳循环。

①步骤1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为确定步骤2中的碳酸钙是否完全分解,设计的实验步骤为: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滴加过量溶液,若观察到试管内。则分解不完全。
③上述设想的优点有(填字母序号)。
a.原料易得且可循环利用 b.充分利用太阳能 c.可全地域全天候使用
④CO2是宝贵的碳氧资源。CO2和H2在一定条件下可合成甲酸(HCOOH),此反应中CO2与H2的分子个数比为,若要检验1%甲酸水溶液是否显酸性,能选用的有(填字母序号)。
a.无色酚酞溶液 b.紫色石蕊溶液 c.pH试纸
(6)小刚同学对碳及其重要化合物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并建构了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括号内一种含有碳元素物质的化学式
(2)转化关系图中由H2CO3→CO2的反应类型是反应;
(3)CO2常用于灭火,但镁着火不能用 CO2灭火,原因是它们能发生反应生成另一种氧化物和单质,请写出该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小明在实验室发现一瓶氢氧化钠固体没有塞上瓶塞,于是他和他的同学一起对这瓶氢氧化钠固体展开探究,请你与他们一起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这瓶氢氧化钠固体是否变质?
【查阅资料】CaCl2溶液呈中性。
【猜想与假设】
①氢氧化钠没有变质;②该氢氧化钠部分变质;③该氢氧化钠
【设计实验】取氢氧化钠固体样品溶于水配成溶液A,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及解释
(1)取少量溶液A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
有气泡产生
猜想不成立
(2)另取少量溶液A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足量的氯化钙溶液;
产生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将步骤(2)所得的混合液静置,向上层清液中滴加无色的酚酞溶液。
溶液呈红色
猜想成立


【反思与交流】
久置的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因此,氢氧化钠应保存。
【探索与拓展】为进一步探究氢氧化钠的变质程度,小明称取18.6g氢氧化钠固体样品放入烧杯中,向其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到不再产生气泡为止,共消耗稀盐酸100g,反应后称得烧杯中溶液的质量为114.2g。试计算:
(1)该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
(2)该氢氧化钠的变质程度(即变质的氢氧化钠占变质前的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

小亮在做“盐酸中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实验时,滴加盐酸前忘了加入指示剂,导致无法判断该中和反应进行的程度。于是他对所得溶液的酸碱性进行探究。
【探究目的】探究所得溶液的酸碱性
【提出猜想】所得溶液可能呈碱性,也可能呈性,还可能呈性。
【实验验证】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用试管取该溶液1-2mL,滴入1-2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
无色酚酞试液变
溶液呈碱性
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
溶液呈


【分析与思考】
(1)若溶液呈碱性,则溶液中使其呈碱性的离子是(填写微粒符号),为避免碱性溶液污染环境,小亮对所得溶液进行了如下处理:向溶液中逐滴加入溶液,直到不再产生沉淀为止。然后过滤,把滤液倒入蒸发皿中加热,得到氯化钠晶体,该过程涉及的化学方程式为
(2)若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为了进一步确定溶液的酸碱性,小亮提出了以下方案:
方案一:取样,加入碳酸钠溶液,若观察到,则所取溶液呈酸性;若无明显现象,则呈中性。
方案二:取样,加入金属锌,若有所泡产生,则所取溶液呈酸性,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无明显现象,则呈中性。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