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李)愬,字元直,有筹略,善骑射。宪宗讨吴元济,唐、邓节度使高霞寓既败,七月,唐邓节度使高霞寓战败,又命袁滋为帅,滋亦无功。愬抗表自陈,愿于军前自效。宰相李逢吉亦以愬才可用,遂充随唐邓节度使。兵士摧败之余,气势伤沮,愬揣知其情,乃不肃部伍。或以不肃为言,愬曰:“贼方安袁尚书之宽易,吾不欲使其改备。”乃绐告三军曰:“天子知愬柔而忍耻,故令抚养尔辈。战者,非吾事也。”军众信而乐之。士卒伤痍者,愬亲自抚之。贼以尝败高、袁二帅,又以忽名位非所畏惮者,不甚增其备。
愬沉勇长算,推诚待士,故能用其卑弱之势,出贼不意。居半岁,知人可用,完缉器械,乃谋袭蔡。尝获贼将丁士良,召入与语,辞气不挠,愬异之,因释其缚。士良感之,乃曰:“贼将吴秀琳总众数千,不可遽破者。士良能降秀琳。”愬从之,十二月,吴秀琳以兵三千降。愬乃以秀琳之众攻吴房县,收其外城,胜捷而归。或劝愬遂拔吴房,愬曰:“取之则合势而固其穴,不如留之以分其力。”
初,吴秀琳之降,愬单骑至栅下与之语,亲释其缚,署为衙将。秀琳感恩,期于效报,谓愬曰:“若欲破贼,须得李佑,某无能为也。”佑者,贼之骑将,有胆略,守兴桥栅,常侮易官军,去来不可备。愬召其将史用诚诫之曰:“今佑以众获麦于张柴,尔可以三百骑伏旁林中,又使摇旆于前,示将焚麦者。佑素易我军,必轻而来逐,尔以轻骑搏之,必获佑。”用诚等如其料,果擒佑而还。愬解缚而客礼之,署为散兵马使,令佩刀巡警,出入帐中,略无猜闲。愬乘间常召祐,屏人而语,或至夜分。愬益知贼中虚实。
时李光颜战数胜,元济悉锐卒屯洄曲以抗光颜。想知其障可乘.乃遣从事郑辨见襄度告师期。师夜起,祜以突将三千为前锋。您串中军三千.田进诚以下军殿。始发,吏请所向,恕曰:“入蔡州取是元济!”行七十里,夜半至悬瓠城,雪甚.城旁皆鹅鹜池,窟令击之,以乱军声。赋恃吴房、朗山戍,晏然无知者。祜等坎墉先登。众从之,杀九者,发关,留持柝传夜自如。黎明.雪止.想入驻元济外宅。蔡吏惊曰:“城陷矣!”元济尚不信,田进诚兵薄之。进诚火南门,元济请罪,梯而下,槛送京师。
(《新唐书·李愬传》)
[注] ①吴元济.唐宪宗时淮西节度使.长期割据蔡州(今河南浊南)。
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之,不为备易:撤换。
B.诸将索裙苦:为……所苦。
C.想力不能独裙完:保全。
D.想知其可乘隙:机会。

下列各组句子,全都表现李翘的“筹略”的一项是(3分)
①以其军初伤夷.士气未完,乃不为斥候部伍
②贼来降.辄听其便
③见赢卒若将燔聚者,祐果轻出
④行七十里,夜半至悬瓠城
⑤城旁皆鹅鹜池,想令击之,以乱军声
⑥杀门者,发关,留持柝传夜自如

A.①②⑥ B.①③④ C.②③⑤ D.④⑤⑥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愬敢于担当。在前线将领讨贼无功的情况下.他挺身而出,主动请缨;又经宰相李逢吉的举荐。
担任节度使.最终灭敌立功。
B.李椒关爱部下。对那些受伤生病的,他亲自照料看护;对那些家中有年迈父母或孤儿的,他发给粟
帛,允许他们回家照顾亲人。
C.李愬知人善任。他采用降将吴秀琳的建议捕获李祐;拒听杀祐建议,反而厚待并重用李梧;后来李
祐在打蔡州时超了重要作用。
D.李悲善于用兵。当他知道吴阮济调用全部精锐部队抵抗李光颜时,就冒着大雪,连夜奔袭,一举攻

下蔡州,吴元济只得请罪投降。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则槭而送之朝,表言必杀祐,无与共诛蔡者。
(2) 想刊其令,一切抚之,故谍者反效以情,想益悉贼虚实。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文段,按要求完成(1)(2)题
孟子见齐宣王曰:“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①王无亲臣矣,昔者所进,今日不知其亡也。”王曰:“吾何以识其不才而舍之?”曰:“②国君进贤,如不得已,将使卑逾尊,疏逾戚,可不慎与?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左右皆曰不可,勿听;诸大夫皆曰不可,勿听;国人皆曰不可,然后察之;见不可焉,然后去之。左右皆曰可杀,勿听;诸大夫皆曰可杀,勿听;国人皆曰可杀,然后察之;见可杀焉,然后杀之。故曰国人杀之也。如此,然后可以为民父母。”
(1)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王无亲臣矣,昔者所进,今日不知其亡也。
②国君进贤,如不得已,将使卑逾尊,疏逾戚,可不慎与?
(2)试评述上段孟子选拔贤才的启示。

孟子曰:“言近而指远者①,善言也;守约而施博者,善道也。君子之言也,不下带而道存焉②。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人病舍其田而芸人之田——所求于人者重,而所以自任者轻。”
选自卷十四尽心下第三十二篇
注释:
①指:意旨,意向。
②不下带:古代注视人,目光不可低于对方的腰带。文中比喻注意眼前常见之事。带,腰带。
1、将文中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君子之言也,不下带而道存焉
②人病舍其田而芸人之田——所求于人者重,而所以自任者轻
2、从选段中可以看出孟子所提倡的君子修身之道是什么?

孟子曰:“水信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今夫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
选自卷十一告子上第二篇
(1)顙:额头
1、将文中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 今夫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激而行之,可使在山
② 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
2、孟子在文中用水作比方,旨在论证什么?

孟子曰:“杨子取为我①,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子莫执中②。执中为近之。执中无权,犹执一也。所恶执一者,为其贼道也,举一而废百也。”
选自卷十三第二十六篇
注释:
①杨子:即杨朱,战国时期魏国人。其学说重在爱己,不为外物所累。
②子莫:人名。
1、将文中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执中为近之。执中无权,犹执一也。
② 所恶执一者,为其贼道也,举一而废百也
2、请问孟子在选段中用三个例子从正反两面论述了什么问题?

孟子曰:“广土众民,君子欲之,所乐不存焉。中天下而立,定四海之民,君子乐之,所性不存焉。君子所性,虽大行不加焉,虽穷居不损焉①,分定故也。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睟然②,见于面,盎于背③,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 选自卷十三第二十一篇
注释:
①大行:指理想通行于天下。  ②睟然:润泽的样子。
③盎:显现。   
1、将文中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君子所性,虽大行不加焉,虽穷居不损焉
② 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睟然
2、文段中多次谈及“君子所性”那么请问孟子所认为的君子本性是什么?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