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后面题目。
[南吕]一枝花·春日送别
刘庭信
丝丝杨柳风,点点梨花雨。雨随花瓣落,风连柳条疏。春事成虚.无奈喜归去。春归何太速?
试问东君①;谁肯与莺②花做主?
[注解]①东君:传说中的司春之神。②莺花:莺啼花开.泛指春天的景物。本曲题目为“春日送别”,曲中是如何表现别春之情的?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
请赏析“丝丝杨柳风,点点梨花雨”中“丝丝叫点点”两词的表达效果。(5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满江红·风前断笛平韵
彭芳远
愁满关山,又吹得、芦花雪深。西楼外、天低水涌,龙挟秋吟① 。回首人间无此曲,数峰江上落余音。似断云、飞絮两悠悠,何处寻?江南路,晴又阴;声韵改,泪盈襟。自中郎去后,羽泛商沈②。牛背斜阳添别恨,鸾胶③秋月续琴心。待醉骑、黄鹤度苍寒,霜满林。
①龙吟:形容箫笛类管乐器声音响亮或低沉。②羽属水,乐音柔和温婉。商属金,乐音略带悲伤但却不凝重。③鸾胶:据传能续弓弩已断之弦。上阕主要借 (意象)以诉诗人内心的 之声。
下阕表现情感的手法有哪些?请结合本词简要分析。
唐 多 令
吴文英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楼。
年事梦中休。花空烟水流。燕辞归、客尚淹留。垂柳不萦裙带住,漫长是、系行舟。
[注释]漫:徒然。“离人心上秋”自古为人称道,请简要赏析。作者为什么说“有明月、怕登楼”?
词的下片手法多样,感情丰富,试作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凭韦少府班觅松树子栽
杜甫
落落出群非榉柳,青青不朽岂杨梅。
欲存老盖千年意,为觅霜根数寸栽。
松
成彦雄
大夫①名价古今闻,盘屈孤贞更出群。
将谓岭头闲得了,夕阳犹挂数枝云。
注:①相传秦始皇登泰山避雨于这株松树下,后来封此树为“五大夫”。
(1)这两首诗都以“松树”为吟咏对象,简析两首诗中的“松树”有何不同?
(2)这两首诗各自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悟?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卜算子·春情
秦湛
春透水波明,寒峭花枝瘦。极目烟中百尺楼,人在楼中否?
四和①袅金凫,双陆②思纤手。拟倩东风浣此情,情更浓于酒。
注:①四和:香名,亦称四和香。②双陆:古代一种博戏的名称。赏析词的上片“春透水波明,寒峭花枝瘦”中“透”“瘦”二字的表达效果。
本词下片是如何表达诗人情感的?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文后各题。
浣溪沙·红蓼渡头秋正雨
薛昭蕴 (唐代)
红蓼渡头秋正雨⑴,印沙鸥迹自成行,整鬟飘袖野风香⑵。
不语含嚬深浦里⑶,几回愁煞棹船郎,燕归帆尽水茫茫。
【注】⑴蓼(liǎo):一年生草本植物,多生于水中,味苦,可作药用。红蓼:开红花的水蓼。
⑵整鬟:梳理发鬟。
⑶含嚬(也作“颦”):愁眉不展。浦:水滨。词的上片是如何描写一幅秋雨渡头待人图的?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
下片的首句“不语含嚬深浦里”在整首词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