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2013年2月16日凌晨,直径约45米、质量约13万吨的小行星“2012DA14”,以大约每小时2.8万公里的速度由印度洋苏门答腊岛上空掠过。与地球表面最近距离约为2.7万公里,这一距离已经低于地球同步卫星的轨道,但对地球的同步卫星几乎没有影响,只是划过了地球上空。这颗小行星围绕太阳飞行,其运行轨道与地球非常相似,根据天文学家的估算,它下一次接近地球大约是在2046年。假设图中的P、Q是地球与小行星最近时的位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已知日地平均距离约为15000万公里)
A.小行星对地球的轨道没有造成影响,地球对小行星的轨道也没有任何影响 |
B.只考虑太阳的引力,地球在P点的线速度大于小行星通过Q点的速度 |
C.只考虑地球的引力,小行星在Q点的加速度大于同步卫星在轨道上的加速度 |
D.小行星在Q点没有被地球俘获变成地球的卫星,是因为它在Q点的速率大于第二宇宙速度 |
自1957年世界上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以来,人类的活动范围逐步扩展,现在已经能成功地把探测器送到火星上。我国已实现了载人航天飞行,成功发射了探月卫星并着手实施登月计划。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牛顿以天体之间普遍存在着引力为依据,运用严密的逻辑推理,建立了万有引力定律,并根据大量实验数据得出了系数G的大小 |
B.若地球卫星的轨道越高,其运行速度越小,周期越大 |
C.地球同步卫星距地面的高度为定值且可以定点在北京正上空运行 |
D.若已知引力常量G、探月卫星到月球中心的距离r和绕月球运行的周期T,可估算月球的质量 |
在水平面上放着两个质量分别为2 kg和3kg的小铁块m和M,它们之间用一原长为10 cm,劲度系数为100 N/m的轻弹簧相连,铁块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2。铁块M受到一大小为20 N的恒定水平外力F,两个铁块一起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这时两铁块之间弹簧的长度应为(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
A.12 cm | B.13 cm | C.15 cm | D.18 cm |
关于物理学研究方法,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在用实验探究加速度、力和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时,采用控制变量法 |
B.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以及理想斜面实验探究力和运动的关系时,采用实验归纳法 |
C.某些情况下,不考虑物体的大小和形状,突出质量要素,把物体看做质点;![]() |
D.在利用速度-时间图象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时,把运动过程无限划分,采用微元法 |
在水平桌面上,一个面积为S的圆形金属框置于匀强磁场中,线框平面与磁场垂直,磁感应强度B1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⑴所示.0~1 s内磁场方向垂直线框平面向下.圆形金属框与一个水平的平行金属导轨相连接,导轨上放置一根导体棒,导体棒的长为L、电阻为R,且与导轨接触良好,导体棒处于另一匀强磁场中,其磁感应强度恒为B2,方向垂直导轨平面向下,如图⑵所示.若导体棒始终保持静止,则其所受的静摩擦力f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是下图中的(设向右为静摩擦力的正方向)
如图所示,一理想变压器原线圈匝数n1=1100匝,副线圈匝数n2=220匝,交流电源的电压u=V,电阻R=44Ω,电压表、电流表均为理想电表,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 |
B.电流表A1的示数为0.2A![]() |
C.电流表A2的示数约为1.4A![]() |
D.电压表的示数为44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