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中叶,门捷列夫的突出贡献是( )。
A.提出原子学说 | B.提出分子学说 | C.发现元素周期律 | D.提出电离学说 |
下列各组物质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滤液加热、蒸干至质量不变,最终不能得到纯净物的是
A.向漂白粉浊液中通入过量的CO2 |
B.向带有氧化膜的铝片中加入盐酸 |
C.向含有1 mol Ca(HCO3)2的溶液中加入1 mol Na2O2 |
D.向含有1 mol KAl(SO4)2的溶液中加入2 mol Ba(OH)2 |
用内置有螺旋状铜丝的胶头滴管小心吸取一滴管浓硝酸后迅速插入细口瓶中,滴管与瓶口接触处垫一小块滤纸使滴管与瓶口留少量空隙,依次观察到如下现象:①滴管内产生红棕色气体,液面下降;②滴管内的液面上升,气体变成无色;③滴管内的液面再次下降。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现象①中产生的红棕色气体为NO2 |
B.产生现象②的原因是NO2与水反应 |
C.产生现象③的原因是铜与稀硝酸反应 |
D.最终瓶内溶液中的溶质一定只有Cu(NO3)2 |
将5.6 g铁粉放入一定量某浓度的硝酸溶液中,待铁粉全部溶解后,共收集到NO、NO2(其他气体忽略不计)混合气体0.15 mol,该混合气体中NO与NO2的体积比可能是
A.1∶2 | B.2∶1 | C.3∶2 | D.3∶1 |
下列有关溶液组成的描述合理的是
A.无色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Al3+、NH![]() |
B.酸性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Na+、ClO-、SO![]() |
C.弱碱性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Na+、K+、Cl-、HCO![]() |
D.中性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Fe3+、K+、Cl-、SO![]() |
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A.用过量氨水吸收工业尾气中的SO2:2NH3·H2O+SO2= 2NH4++SO32-+H2O |
B.磁性氧化铁溶于稀硝酸:3Fe2++4H++NO3=3Fe3++NO↑+3H2O |
C.向明矾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恰好使SO42-沉淀完全: 2Al3++3SO42-+3Ba2++6OH -="2" Al(OH)3↓+3BaSO4↓ |
D.Na2O2溶于水产生O2:Na2O2+H2O=2Na++2OH-+O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