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实验测得不同物质中O—O之间的键长和键能数据(如下表)。其中X、Y的键能数据尚未测定,但可根据规律性推导键能的大小顺序为W>Z>Y>X。该规律性是( )
O—O键 数据 |
O22- |
O2- |
O2 |
O2+ |
键长/10-12m |
149 |
128 |
121 |
112 |
键能/kJ·mol-1 |
X |
Y |
Z=494 |
W=628 |
A.电子数越多,键能越大
B.键长越长,键能越小
C.成键所用的电子数越少,键能越大
D.成键时电子对越偏移,键能越大
下列有关物质结构的表述正确的是
A.次氯酸的电子式 ![]() |
B.二氧化硅的分子式 SiO2 |
C.CS2的结构式 S=C=S | D.钾离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右图![]() |
下列各表中的数字代表的是元素的原子序数,表中数字所表示的元素与它们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相符的是
下列关于化学理论学习和研究的说法错误的是
A.有化学键断裂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
B.外界条件改变一定会引起化学反应的快慢变化 |
C.化学模型的建立有助于解释一些化学现象 |
D.化学基本原理的应用是建立在有一定条件的基础上的 |
为了证明(NH4)2Fe(SO4)2·6H2O(硫酸亚铁铵晶体)的成分中含有NH、Fe2+、SO和H2O,下列实验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取少量硫酸亚铁铵晶体放入试管,加热,试管口有液体生成,则可证明晶体的成分中含有结晶水 |
B.硫酸亚铁铵晶体溶于水,得淡绿色溶液,滴入2滴KSCN溶液,溶液不显红色,再滴入几滴新制氯水,溶液变为红色,则可证明晶体的成分中含有Fe2+ |
C.硫酸亚铁铵晶体溶于水,加少量稀盐酸,无现象,再滴入几滴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可证明晶体的成分中含有SO |
D.取少量硫酸亚铁铵晶体放入试管,加浓NaOH溶液,加热,试管口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则可证明晶体的成分中含有NH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仅用AgNO3溶液便可鉴别亚硝酸钠和食盐 |
B.重结晶时,溶液冷却速度越慢得到的晶体颗粒越大 |
C.乙酸与乙醇的混合液可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 |
D.用标准盐酸滴定待测NaOH溶液时,水洗后的酸式滴定管未经标准液润洗,则测定结果偏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