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民公社期间,中国农村共建起了七八万座大小水库以及相应的灌溉渠网络,以至于翻开新旧两本中国分省地图一对照,星罗棋布的人工湖泊就呈现在眼前。由此,我国的灌溉面积在1980年以前以每年1700万亩(5%)的速度增加。到1980年达到33亿亩。”材料反映出
| A.人民公社化为中国的农业发展作出了贡献 |
|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 |
| C.“大跃进”运动使得农村水利工程快速发展 |
| D.人民公社期间中国的经济建设更注重对农村的投入 |
“大跃进”期间,安徽省少数农民搞起了责任田:“定产到户,超额归己”。到1961年底,全省90.1%的生产队实行过或者正在实行责任田。刘少奇、邓小平、陈云等领导人对此给予了极大支持,这反映了()
| 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从安徽开始 |
|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深入人心 |
| C.农民自发纠正“左”倾错误 |
| D.中央领导人一致支持安徽实行责任田 |
有历史学家评论说:“从经济增长的角度来衡量,1953-1957年是一个令人吃惊的成功。国民收入年平均增长率为89%,农业和工业产量的增长每年约为38%和187%。”这从根本上取决于()
| A.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
| B.指令性经济计划的实施 |
| C.国家宏观调控的执行 |
| D.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改革 |
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说:“俄国在十月革命胜利以后,还有一个时期让资本主义作为部分经济而存在,而且还是很大的一部分……我们的同志在这方面是太急了。”毛泽东旨在()
| A.批评新经济政策不合时宜 |
| B.说明社会主义改造的迫切性 |
| C.强调应坚持新民主主义路线 |
| D.重申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
著名学者辜鸿铭说:“咸同年间,粤匪扰乱。清廷如一丛病之躯,几难著手。得一时髦郎中湘乡曾姓者,拟方名曰洋务清火汤,服若干剂未见转机……”。“服若干剂未见转机”是因为此“药方”( )
| A.在政局动荡年代难以发挥作用 |
| B.不符合西学东渐的历史潮流 |
| C.盲目自大以“天朝上国”自居 |
| D.对西方制度文明缺乏认识 |
“1870年以后,因为官员们开始主办工业企业,许多买办商人都被招聘去当官办企业的经理。官员和士绅也纷纷从商,从而扩大了商人队伍。到了1900年,有那么多人亦官亦商,致使经商活动已经变成仕途以外另一个令人尊敬的选择了。”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 A.民族危机加深 | B.清政府政策的调整 |
| C.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 | D.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