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钱穆在《国史大纲》中论及中国古代某朝官制时指出“□□掌握定旨出命,□□给事中(官职名称)掌封驳(封还皇帝失宜诏令,驳正臣下奏章违误), □□ 受而行之”。“□□”处的文字应该是
A.丞相 | B.中书 | C.尚书 | D.内阁 |
1930年,斯大林说:“当我们已经不需要容许某种程度的私人贸易自由的时候,当这种容许只会产生坏结果的时候,当我们有可能通过自己的商业组织来调整城乡之间的经济联系,而不必依靠私人贸易及其私人流转,不必容许资本主义某种活跃的时候,我们就‘让新经济政策见鬼去’。”这表明斯大林的根本意图是()
A.为实现国家工业化积累资金 |
B.强调单一公有制和政府的调控 |
C.排斥市场调节对经济的作用 |
D.维护已经建立的社会主义制度 |
“1520年11月28日,星期三,我们越过海峡,进入太平洋。在3个月20天里,我们没有吃过任何新鲜的食物。我们吃的饼干已不是饼干,而是爬满虫子、发出老鼠尿味的粉渣。我们喝的是早已腐臭的黄水……”材料中“我们”的活动()
A.揭开了地理大发现的序幕 |
B.证实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 |
C.确立了欧洲对世界的统治 |
D.彻底否定了宗教神学说教 |
下列对《晚清政府财政收入结构表》(数额单位:万两)所含信息的合理解读是()
(注:工商杂税收入包括盐课、关税、厘金、官业收入、杂税等。其中关税1841年约420万两,1887年2054万两,1911年3617万两。)
年代 |
农业税收入 |
工商杂税收入 |
其他收入 |
总收入 |
||||
数额 |
比重 |
数额 |
比重 |
数额 |
比重 |
数额 |
比重 |
|
1849 |
3281 |
77% |
969 |
23% |
4250 |
100% |
||
1885 |
3071 |
40% |
3923 |
51% |
714 |
9% |
7708 |
100% |
1911 |
4810 |
16% |
20441 |
69% |
4445 |
15% |
29696 |
100% |
A.农业税数额变化大,比重迅速下降,小农经济逐步解体
B.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虽发展,但工商杂税收入无明显变化
C.税收主体的变化折射出中国经济近代化程度的逐步加深
D.中国主动融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外贸易使关税增加
景德镇已成为“烟火逾十万家”的瓷器最大产地;佛山镇,因“工擅炉冶之巧,四远商贩恒辐辏”,民庐达万余家;朱仙镇,为通往开封的水陆转运点,逐步发展为商业大镇;汉口镇,因其地当江汉交汇之处,商贾日盛,成为长江中下游第一大埠。据此分析下列关于市镇经济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这些市镇经济的繁荣出现在明清时期 |
B.市镇贸易中出现市场专业化趋向 |
C.时空限制的突破是市镇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
D.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市镇经济的兴起 |
中国某一时期位于江南的城市,在熙熙攘攘的街道上,随处可见贩卖各色棉布、丝绸、青花瓷、胡椒、烟草等货物的街铺。人们买卖时,大额交易使用银两,小额交易使用铜钱。上述情景最有可能出现于()
A.唐代 | B.宋代 | C.元代 | D.明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