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者艾弗瑞·克罗斯比的《哥伦布大交换》说:哥伦布大交换是一场东半球与西半球之间生物、农作物、人种(包括黑奴)、文化、传染病甚至思想观念的突发性交流。它是人类历史上的跨越种族的一件重要事件。“哥伦布大交换”导致了
| A.东西半球平等的交流 | B.欧洲工业文明的到来 |
| C.世界市场的雏形出现 | D.英国成为新贸易中心 |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曾对明清小说这样写道:“明之中叶……小说出现得很多,其中有两大主流:一、讲神魔之争的;二、讲世情的。”“清代的小说之种类及其变化,比明朝的多……现在只可分做四派来说一个大概……一、拟古派;二、讽刺派;三、人情派;四、侠义派。”其中,与明代中叶“讲神魔之争的”及清代“拟古派”相对应的作品分别是
| A.《西游记》、《聊斋志异》 | B.《水浒传》、《红楼梦》 |
| C.《封神传》、《三国演义》 | D.《儒林外史》、《三侠五义》 |
是南宋马远的《山径春行图》,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这幅画最重要的风格是
| A.表现文人意趣 |
| B.表现民间风情 |
| C.以形写神,表现人的精神气质 |
| D.表现雍容华贵的城市气象 |
奥利地著名经济学家熊彼得提出:“领地国家”和“税收国家”的概念,其中“领地国家”的特征是:在封建制度下,国王的税收有两个来源:一个是自己领地上的收入,一个是来自诸侯的进贡,国王无权对诸侯领地直接征税。根据这一定义,中国古代王朝中属于“领地国家”的是
| A.西周 | B.秦朝 | C.唐朝 | D.清朝 |
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指出“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于天,争乃不生。”以下关于这段论述的说明中,不正确的是
| A.天定的是嫡长子 | B.人争的目标是王位 |
| C.天定的目的是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 | D.争乃不生的原因是王位至上 |
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根据这一原理,下列搭配正确的是()
①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
②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
③“双百”方针——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
④《人间喜剧》——19世纪中叶,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矛盾日趋尖锐
|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