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观应《易言·公法》中说:“若我中国,自谓居地球之中,余概目为夷狄,向来划疆自守。……夫地球圆体,既无东西,何有中边。同居覆载之中,奚必强分夷夏。”这段话表明了作者
A.主张与西方建立平等关系 | B.要求改变中国的政治制度 |
C.初步拥有了世界意识和观念 | D.国家观念有了根本改变 |
秦王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
A.权力的高度集中 | B.以血缘为核心 | C.具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 D.垄断神权 |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岭南后,设置了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任嚣任南海郡郡守统辖番禺、四会、龙川、博罗四县,郡所设在番禺(今广州)。根据秦朝制度的规定,与任嚣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职位由中央任命,不可以世袭 | B.事实上是南海郡的最高行政长官 |
C.无权任免辖区内的县令 | D.和诸侯一样拥有封地 |
紫禁城坐落在北京城南北中轴线上。其中太和殿是中轴线上最高大的建筑,皇帝即位、婚礼、生日、命将出征、接受文武百官朝贺等重大活动都在此举行。这样的建筑理念体现的实质问题是
A.天人合一 | B.建筑功能齐全 | C.皇权至上 | D.国家大一统 |
秦统一后确立的中央集权的措施不包括是
A.三公九卿制度 | B.设刺史 | C.制定严苛、细密的秦法 | D.推行郡县制度 |
中国的姓氏来源多样,商鞅一人多姓。史书上说:秦封于商,故号商君。卫之诸庶孽公子也,人称卫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其中“商”姓来源于
A.自然的崇拜 | B.所在地方的地名 |
C.母亲的族姓 | D.因功得到的封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