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七)直至如此之新秩序成立时,及直至日本制造战争之力量业已毁灭,有确定可信之证据时,日本领土经盟国之指定,必须占领,俾吾人在此陈述之基本目的得以完成 。
(八)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而日本之主权必将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吾人所决定其他小岛之内。
(十)吾人无意奴役日本民族或消灭其国家,但对于战罪人犯,包括虐待吾人俘虏在内,将处以法律之裁判,……
(十三)吾人通告日本政府立即宣布所有日本武装部队无条件投降,并以此种行动诚意实行予以适当之各项保证,除此一途,日本即将迅速完全毁灭。
——《波茨坦公告》(1945年7月26日)
材料二 帝国之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希求帝国之自存于东亚之安定而出此,……然交战已阅四载,而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惨害所及,实难逆料;如仍继续作战,则不仅导致我民族之灭亡;并将破坏人类之文明。……此朕所以饬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
——《日本天皇停战诏书》(1945年8月15日)
(1)“吾人”主要指的是谁?该公告对日本作出了怎样的规定?(不得照抄原文)
(2)材料二中日本天皇 “接受联合公告”的理由是什么?(4分 )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日本天皇停战诏书》对战后的日本社会造成了哪些影响? (2分 )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和影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选官制度是中国政治制度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以下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郡国举孝廉,率取年少能报恩者,耆宿大贤,多见废弃”。
——范晔《后汉书﹒樊条传》
材料二“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者也。
——《晋书·刘毅传》、《晋书·王沉传》
材料三中国历代开科取士录取文、武状元人数一览表

朝代
年代
开科次数
登科人数
有名可查一甲人数
武状元人数
备注
进士
诸科
特奏
小计
状元
榜眼
探花
唐朝
618—907年
263
6656


6656
158
29
19
41

宋朝
960—1279年
118
42459
16336
38477
97272
118
95
83
78

材料四 1905年慈禧太后发布上谕停止科举考试。请回答:
(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的是何种选官制度?选官的标准各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材料三中宋代登科人数较唐代大幅增加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相对于材料一、二中的选官制度,科举制具有什么特点?并据此分析科举制的意义。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政府废除科举制的背景。【提示:可从政治、经济、文化三方面作答】

(12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了商业资产阶级利益,克伦威尔把很大的精力用在对外事务上,他要改变这种局面,建立英国在世界上的贸易霸权,把失去的“漂亮姑娘”夺回来。英国的舆论界也在推动着护国主去争霸世界。一个政论家写道:“在花盆里的橡树是不能长高的,为了它的根和枝,它应该有(足够)的土壤和空间。”克伦威尔正是遵循着这一资产阶级的信条,开始他的外交活动。
——宋华《克伦威尔传》
材料二虽然1654年的预算收入达到了就当时而言堪称巨额的一百五十万英镑.但赤字仍是护国政府的不治之症。……无休止地征收苛捐杂税,并且把全部重担加到劳动人民身上,引起了国内不满情绪的增长。1655年初,王党的阴谋家们便力图利用这种情况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苏)巴尔格《克伦威尔及其时代》
请同答:
(1)英国失去“漂亮姑娘”的原因是什么?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克伦威尔为夺回“漂亮姑娘”采取了哪些行动?
(2)材料二中“国内不满情绪的增长”与材料一中提到的夺回“漂亮姑娘”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这对英国的政局产生了什么变化?
(3)联系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国家政策与民生问题之间关系的认识。

(11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民生问题自古有之,不同时期解决方式不尽相同。

请回答:
(1)图一中的历史人物为解决民生问题采取了什么措施?出现了什么局面?(2分)
(2)孙中山为解决民生问题是怎样不断与时俱进的? (4分)
(3)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了哪些解决民生问题的主张? (3分)
(4)孙中山和邓小平在解决民生问题上有何相似之处?这对今天有何现实意义?(2分)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德意志)“所在教士职位都应该脱离那暴虐的教皇,并且要恢复地方主教的职权”;“应该规定,凡属世俗的事都不应该送到罗马判决,只应该由世俗当局处理。”
——马丁•路德《致德意志民族基督教贵族公开书》(1520年)
材料二《致德意志民族基督教贵族公开书》第一版印了4000册,不到一周便销售一空。这本书在一年之中,至少重版了十三次。
——克利斯坦《宗教改革》
材料三 《九十五条论纲》原本只是那个时代教会改革呼声中的一声……就像一个在黑暗森林中行走的小孩,他划着一支火柴本来是为了看清脚下的路,却点燃了整片森林。
——刘新利《欧洲文艺复兴史》
(1)据材料一指出马丁•路德的主张。为何材料二所述“公开书”销量这么大?
(2)如何理解材料三中“他划着一支火柴本来是为了看清脚下的路,却点燃了整片森林”?推动了“点燃了整片森林”的力量还有哪些?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梭伦掌权后通过一系列措施让“人民”获得自由,此外他制定了被称为“减负令”的法律,这些举措都对民主社会“人民”的产生和形成起到了奠基作用。而他“唯财是举”即以财产评估结果划分等级和抽签选官,虽然只是实现了财权政治,但对世袭的贵族政体无疑是巨大的打击,为“人民”地位的上升搭好了阶梯。
——程志敏《从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看雅典民主的诞生》
材料二(王安石)不忍贫民而深疾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不知其不可也。……及其得志,专以此为事。
──苏辙《栾城三集》
(1)据材料一,指出梭伦改革“让‘人民’获得自由”和“地位上升”的措施。谈谈你对梭伦上述改革措施的认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专以此为事”的表现,并分析其影响。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