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6月,在美国的一再倡议下,除爱尔兰之外的欧共体8国与包括美国在内的北约15国首脑共同签署了被称为“新大西洋宪章”的“大西洋关系宣言”。宣言强调,美欧间要在“友好、平等和团结的精神”之上“保持密切的磋商、合作和相互信任”。对以上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宣言”是在西欧经济实力和政治地位上升的背景下发表的 |
B.美国力图通过此“宣言”,在欧洲实行战略收缩 |
C.发表此宣言的实质目的是要维护美国“一超多强”的超级大国地位 |
D.“宣言”发表后,美国成功地遏制西欧经济的崛起 |
先秦某思想家提出:“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材料所反映的思想主张是
A.仁政爱民 | B.无为而治 |
C.人文主义 | D.与时俱进 |
据《邓小平年谱》记载:“8·19”事件的第二天,邓小平同江泽民、李鹏等领导人进行了一场谈话:现在世界发生大转折,就是个机遇;老祖宗不能丢,问题是要把什么叫社会主义搞清楚,把怎样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搞清楚。为此,邓小平和党中央的行动是
A.开展真理标准大讨论 | B.决定拨乱反正 |
C.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 | D.南方谈话和召开十四大 |
毛泽东在总结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验教训时指出:“我们党开始也是不懂得农民工作的重要性,把城市工作放在第一位,农村工作放在第二位。”此处的“开始”是指
A.国民革命时期 | B.国共对峙时期 |
C.抗日战争时期 | D.解放战争时期 |
1918年孙中山著《孙文学说》指出:“始知徒致国家富强、民权发达如欧洲列强者,犹未能登斯民于极乐之乡也。是以欧洲志士,犹有社会革命之运动也。余欲为一劳永逸之计……”材料中的“一劳永逸之计”应该是
A.驱除鞑虏 | B.创立民国 |
C.平均地权 | D.扶助农工 |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是中国同盟会的革命纲领。其中的“驱除鞑虏”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
A.发展资本主义 | B.推翻专制统治 |
C.建立民主政治 | D.实现民族独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