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时期
主要随葬品
人殉情况
新石器时代
各种石器和陶器;中、晚期墓葬中还广泛发现猪、羊、狗等家畜
 
秦汉以前
平民墓葬中随葬品多为陶器,而王公贵族墓葬中则多见各种青铜礼器
殉葬奴隶竞有数百人之多
秦汉时期
随葬品中的青铜器逐渐减少,取而代之的是精美漆器和各种丝织品
有所收敛,代之以木俑、陶俑
魏晋南北朝
瓷器与陶俑平分秋色
很少有人殉
唐朝
瓷器与陶俑,三彩陶器尤为突出
宋朝
玉器、铜器、乐器、礼器、生活用品、陶器、瓷器、金器、银器、兵器等各种工艺,种类日益丰富
宋无人殉;辽,金,元,有人殉
明朝
同宋朝
明初,有人殉;明英宗结束了殉葬制度
清朝
同宋朝
殉葬制度再次重现,康熙时结束殉葬制度。

据表格信息和所学谈谈你对中国古代随葬品特点变化的认识。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电视的起源与发展 明清时期科技的衰落 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明清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及其影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没有人会预料到,在这样一片看似一无所有的废墟上,日本仅仅用了二十几年的时间,就实现了经济的崛起。在1955年至1964年间,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率始终保持在9%以上。从1965年到1970年,这一增长率更是超过10%。对于这个奇迹般的速度,人们给出了各种各样的解释。而无论从哪个角度去分析,人们都无法忽视其中最根本的一个原因——明治维新打下的基础开始发挥作用。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二 19世纪70年代,陈启元创办继昌隆缫丝厂,当地人群起而攻之,说是高烟筒有伤风水,男女同厂有伤风化等。——慈溪太后有一辆法国使馆赠送的轿车,因为司机无法给她跪着开车而置之不用。
材料三 1953年7月8日,美国“黑船”舰队闯入日本横须贺港,在炫耀武力之余,还用电报机、望远镜、钟表、蒸汽机向日本人展示工业革命的成果。当一部小型机车在专门搭建的轨道上开起来的时候,围观的日本官员真切的感受到了他们与西方的差距。一天夜里,一个日本青年偷偷爬上“黑船要去美国学习。后来,他前往欧洲,详细考察了各国的产业发展和经济制度,回国后,他参与了明治政府的几乎所有经济政策。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日本明治维新从哪些方面给二战后日本经济的崛起打下了基础?
(2)根据材料二、三分析,近代面对西方先进的科技文化,中日两国在认识上有何差别?这一差别对19世纪下半期两国的发展进程产生了什么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华盛顿会议上,美国支持中国收回山东主权,由英、美派观察员列席中日双边谈判。1922年2月4日,中、日签订了《解决山东问题悬案条约》和《附约》。条约规定:日本应将前德国胶州湾租借地归还中国,中国将该地开为商埠;日本撤退驻青岛和胶济铁路及其支线的军队;胶济铁路归还中国……
材料二《九国公约》宣称“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之完整”。美国国务卿休斯解释所谓“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时说:“中国为一有主权独立之国家,在有效条约所限制之内,中国自有行政之自由。”公约的核心是确立了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
回答:
(1)从材料一看,《解决山东问题悬案条约》与《凡尔赛和约》的相关规定有什么区别?这是不是完全依赖美国对中国人民的“帮助”?
(2)据材料二说明《九国公约》是否“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 5分)

从生活中寻找“历史”是我们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按照下列提示,感受“生活中的工业文明”。
步骤一:走进历史,感受历史发展的巨大变化
(1)两次工业革命把人类带入了新的时代,分别是什么?工业革命最重要的发明是什么?谁为此做出了重大贡献?
(2)两次工业革命在交通运输领域分别有什么突出成就?请各举两例。
(3)举例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新兴工业部门。
(4)两次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的发展分别有何影响?
步骤二:回归生活,感受生活中的“工业文明”.
(5)科技改善生活。我们今天还有哪些生活用品利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成果?(至少写出2个)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与两次工业革命有深远的渊源关系,其实质是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试问发展中国家应该如何面对全球化的利弊?
步骤三:学会反思,感悟社会生活的真谛
(6)从工业革命以来的社会变化中,你能得到哪些启示?

阅读材料
材料一 孔子说:“他的为人,孝敬父母,敬爱兄长,却喜欢触犯上位者,这种人是很少有的;不喜欢触犯上位者,却喜欢造反作乱,这种人从来没有出现过。君子要致力于根本,根本确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就会产生。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大概就是仁德的根本吧!”
材料二 孟子把“仁”的学说发展成为一套系统的政治学说。他要求统治者以仁爱之心对待人民,以德服人,争取民心。孟子认为,土地、人民、政事是国家的三件宝物。实行仁政必须重民。在此基础上,孟子又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主张。“仁”政是孟子的政治思想核心。
材料三汉武帝即位后,进一步开拓发展大一统的事业。他接受了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从此儒学确立为中央王朝的统治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中国政治思想史上的一件大事。儒学在政治上占据统治地位,有利于巩固大一统国家和稳定统治秩序。从此,儒学成为各级学校必修的重要内容和朝庭选官的考察标准,从而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材料四南北朝时期,儒、佛、道教并立,刺激了中唐以后儒学的复兴。在一批心志高远的儒家学者促进下,理学于宋代兴起,到明代掀起高潮,将儒学思想发展到一个高度。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对中国的思想文化及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
请回答:
⑴孔子是哪一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什么?
⑵根据材料二回答,孟子政治思想核心是什么?孟子如何发展了孔子的思想?
⑶根据材料三回答儒家思想地位在汉武帝时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意义如何?
⑷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有哪些?简要评价宋明理学。

(1)两次工业革命在交通领域分别有什么突出成就?
(2)两次工业革命分别使资本主义国家进入了什么发展阶段?
(3)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