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方法正确的是
A.CO2气体(CO气体)——通入氧气,点燃 |
B.CaO固体(CaCO3固体)——加水充分溶解,过滤 |
C.KCl固体(MnO2固体)——加水充分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
D.FeSO4溶液(CuSO4溶液)——加入过量铁屑,过滤 |
某兴趣小组为探究活泼金属与酸反应的规律,将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金属分别放入到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盐酸中,经实验测定并绘制出生成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分析图像得到的以下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A.金属甲比金属乙活泼 |
B.金属甲比金属乙的相对原子质量大 |
C.金属乙比金属甲的反应速率大 |
D.金属乙比金属甲的化合价高 |
下表列举了四组待鉴别的物质和对应的鉴别方法,其中合理的是
待鉴别的物质 |
鉴别方法 |
|
A |
纯碱和熟石灰 |
加入无色酚酞,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
B |
H2、CO、CO2 |
用燃着的木条检验,观察木条燃烧情况 |
C |
食盐水和烧碱溶液 |
滴加稀盐酸溶液,观察有无气泡产生 |
D |
硝酸铵和生石灰 |
加水溶解,用手触摸试管外壁温度的变化 |
下列4个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
B |
C |
D |
![]() |
![]() |
![]() |
![]() |
加热高锰酸钾固体至质量不再减轻 |
向pH=1的硫酸溶液中逐滴加入pH=13的氢氧化钠溶液 |
某温度下,向一定量的水中持续加入食盐并不断搅拌 |
通过实验绘制得到的溶解度曲线 |
以下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表示碳原子,“
”表示氢原子,“
”表示氧原子,
A.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分 | B.该反应中共有六种分子 |
C.生成物的质量比11:9 | D.参加反应的三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1:1 |
下图所示装置可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对该实验认识不正确的是
A.白磷的量不足会影响实验结论 |
B.装置不漏气是实验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
C.将白磷改为碳也能得到正确的实验结论 |
D.试管内气体压强的减小会导致水面的上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