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某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一定变小 |
B.饱和溶液的浓度一定比其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 |
C.任何物质的饱和溶液,当温度降低时一定会析出溶质 |
D.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剩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小 |
我们每天都和化学变化打交道,下列叙述不是化学变化的是()
A.人吃进的食物逐渐被消化 | B.人体的呼吸作用 |
C.使用煤气作燃料烧饭做菜 | D.水在冰箱里结成冰 |
人体所必需的“钙、铁、锌、硒”仅从食物中摄取不足时,可通过食品添加剂和保健药剂来予以补充,这里的“钙、铁、锌、硒”是指()
A.原子 | B.分子 | C.元素 | D.单质 |
空气中供我们呼吸的气体是()
A.氧气 | B.氮气 | C.水蒸气 | D.稀有气体 |
同学们为探究不同金属的活动性强弱,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下列方案中实验设计、现象、结论均正确的一组是()
选项 |
实验设计 |
现象 |
结论(金属的活动性) |
A |
将铝丝放入硫酸铜溶液中 |
无现象 |
|
B |
将铝丝放入硫酸镁溶液中 |
铝丝表面有固体析出 |
|
C |
分别将锌粉与铁丝放入相同 浓度的稀盐酸中 |
锌粉产生气泡的速率比 铁丝快 |
|
D |
分别将铁丝与铜丝放入相同 浓度的稀盐酸中 |
铁丝表面产生气泡, 铜丝无现象 |
2010年5月20日,一个有华人参与的研究团队宣布:世界首例人造生命--"辛西娅(
)"诞生。科学家将一种细菌的
分子解码,并复制、改进,形成完全人工合成的新
分子,再将人造
分子移植到另一受体细菌中,形成一种全新的生命。下列对该事件的认识的是()
A. | 人们可以合成新的 分子,说明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 |
B. | 人造生命不同于原有生命,说明不同的 分子性质不同 |
C. | 化学与生命科学相结合,可以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
D. | 人类的能力可以"操纵"自然,可以任意设计、制造生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