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鸭为杂食性水禽,除捕食昆虫及其它小动物外,对稻田中几乎所有的杂草都有取食。为研究稻鸭共作复合农业生态系统的功能,研究人员进行了实验,结果如下表。
表  稻鸭共作对稻田中杂草密度、物种丰富度及稻田杂草相对优势度的影响

 
杂草密度(株/m2
物种丰富度
(种)
杂草相对优势度
草龙
节节菜
稗草
陌上菜
异型莎草
常规区
40
12.0
0.247
0.189
0.100
0.102
0.094
稻鸭区
2.3
5.3
0
0.259
0.271
0.089
0

注:相对优势度表示植物在群落中的优势地位
(1)采用样方法调查杂草密度时,选取样方的关键是         。表中杂草密度数值应采用样方调查结果的       值。表中数据说明稻鸭共作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杂草的密度,从而限制了杂草对水稻的危害。
(2)由物种丰富度的变化可知稻鸭共作能显著降低稻田群落中杂草的         。由于稻鸭共作,原本在群落中优势明显的         地位下降,而有些杂草的优势地位明显上升,在群落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由此推测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会对稻田群落的         有不同的影响。
(3)稻田生态系统中的         能将鸭的粪便分解成         以促进水稻的生长。鸭的引入增加了稻田生态系统中         的复杂性,从而使该生态系统的         功能提高。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群落的主要类型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用字母表示下列碱基:
腺嘌呤鸟嘌呤胞嘧啶
胸腺嘧啶尿嘧啶

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下图是该病毒的结构模式图.

(1)图中标号1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HIV在非寄生时,不能进______________活动,而感染人体后,主要侵染_______细胞。
(3)下列能正确表示病毒在寄主内的繁殖曲线的是

(4)HIV经反复感染寄主细胞,最终将导致_______功能减弱以至丧失。此时患者如被细菌感染,易出现并发症,从结构上说,HIV属于_______生物,常用于治疗细菌感染的药物如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对杀灭HIV无效。
(5)试举两例说明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多细胞生物调节生命活动需依靠细胞通讯。细胞通讯是指一个细胞发出的信息通过介质传递到另一个细胞并使之产生相应的反应的过程。下图是几种细胞通讯的实例,请分析回答:

(1)A图中的胰岛B细胞分泌的物质,作用于肝细胞,所引起的生理反应是。肝细胞膜上受体的化学成分是
(2)B图中,若在e处给以适当刺激,则a、b、c、d、e中能检测到电位变化的是,C处检测不到电位变化的原因
给神经元a处一个适宜刺激,在d处能记录到膜电位的变化。这是因为刺激使神经元a兴奋,引起其神经末梢释放的_______进入_______,随后与突触后膜上的_______结合,导致神经元d产生兴奋。
(3)上述两图中细胞间传递信号的物质有,上述过程表明细胞膜具有的功能有
(4)乙酰胆碱(Ach)是一种神经递质,科研人员要探究神经组织内乙酰胆碱浓度对信息传递的速度有无影响,实验人员在a处注入不同浓度的Ach,b处给予恒定刺激,c、d处分别为兴奋感应时间测量点。实验处理和结果如下表。
说明:实验已排除其他干扰因素

Ach浓度(mmol/mL)
C处(ms)
d处(ms)
0.1
5.00
5.56
0.2
5.00
5.48
0.3
5.00
5.31
0.4
5.00
5.24

c处数据说明了。d处数据说明了

图甲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图中“→”表示碳元素的流动方向。

(1)在图甲表示的生态系统中,分解者是____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C→A表示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_______。
(2)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中的主要存在形式是______________,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______________形式进行的。
(3)若上述生态系统代表农田生态系统,农民下田拔草,捕捉害虫,喷洒农药,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上述生态系统代表农田生态系统,若干年后该弃耕农田中长出小灌木丛,以至演替出森林,我们把这样的演替类型称为______________。植被优势种群的演替,从根本上体现了植被对______________的竞争能力不断增强。
(5)若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传递效率为10%,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上一营养级约有10%的个体被下一营养级吃掉
B.上一营养级约有10%的能量流到下一营养级
C.每一营养级通过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为90%
D.分解者能量约占生产者能量的10%

下图为种群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增长曲线,
据图回答问题。

(1)A曲线呈“J”型,表示种群在 ___环境中的增长。
(2)B曲线呈“S”型,表示种群在环境中的增长,阴影部分表示 ___________________
(3)若“S”曲线表示某个鼠群迁入一个新的生态系统后的增长曲线,那么K点以后,曲线出现平区因
(4)根据种群变动的曲线,解释为什么投药灭鼠在短期内能控制鼠害,但很快又会鼠灾泛滥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