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应:3A(g)+B(g)=2C(g)+2D(g),在不同条件下,用不同物质表示其反应速率,分别为:
①v(A)="0.6" mol·L-1·min-1;②v(B)="0.45" mol·L-1·min-1;③v(C)="0.015" mol·L-1·min-1;④v(D)="0.45" mol·L-1·min-1。
则此反应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得最快的是( )。
A.③ B.① C.④ D.②
下列各组液体混合物,能用分液漏斗分离的是
| A.溴苯和溴 | B.正己烷和水 | C.苯和硝基苯 | D.乙醇和水 |
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3X(g)+Y(g) 2Z(g)达到限度的标志是 ()
| A.单位时间内生成3n mol X,同时消耗n mol Y | B.X的生成速率与Z的生成速率相等 |
| C.X、Y、Z的浓度相等 | D.X、Y、Z的分子个数比为3:1:2 |
在镁与稀硫酸的反应中,已知10s末硫酸的浓度减少了0.6 mol/L,则10s内生成氢气的平均反应速率是( )
| A.0.06 mol/(L•s) | B.1.8mol/(L•s) |
| C.1.2 mol/(L•s) | D.0.18 mol/(L•s) |
如图所示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X、Y、Z、W均为短周期元素,若w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数的
,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W > Z |
| B.Y元素的两种同素异形体在常温下都是气体 |
| C.原子半径由大到小排列顺序:Z >Y >X |
| D.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Y > X |
已知aA+、bB2+、cC-、dD2-四种离子均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关于A、B、C、D四种元素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A>B>C>D B.原子序数:b>a>c>d
C.离子半径:D>C>B>A D.失电子能力:B>A,得电子能力: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