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13年4月和6月,新疆巴楚和鄯善发生两起暴力恐怖事件。事件发生后,国家进行了严厉打击,维护了社会的稳定。这体现了
①专政是我国的立国之本 ②人民的权益得到充分的实现
③国家具有专政职能 ④我国对极少数敌人实行专政

A.①④ B.③④ C.②③ D.①②
科目 政治   题型 单选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罗素说:“假如中国人愿意的话,他们的国家是最强大的国家。但他们希望的只是自由而不是支配。”这句话生动的诠释了中华民族精神中的()

A.团结统一 B.爱好和平 C.勤劳勇敢 D.自强不息

“扶”的甲骨文(伸手抓持的人),表示一个人伸手搀着另一个人。有的甲骨文简化字形,突出搀援的手。“扶”字出现得这么早,可见在生产力并不发达的远古社会,人们结伴劳作,人与人相互扶持是必不可少的。这体现了()
①团结勤劳的民族精神植根于中华文化中
②文化与经济相交融,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③相互扶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④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我很不希望把古代经典的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加入一堆什么西方的东西,我觉得‘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习近平对“去中国化”的批评,其依据在于()
①民族文化是维系民族发展的精神纽带
②吸收外来文化会消解文化的民族特色
③摒弃传统文化会失去文化创新的根基
④立足传统文化就能永葆文化的生命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天宫”是中华民族对未知太空的传统叫法,以“天宫”命名目标飞行器,引起了国人和海外华人的共鸣。这表明()
①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②中华儿女对中华传统文化具有强烈认同感
③传统文化具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特质
④中国历史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图书漂流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的欧洲,读书人将自己读完的书,随意放在公共场所,捡拾这本书的人可取走阅读,读完后再将其放回公共场所,让下一位读者阅读,继续进行图书漂流。图书漂流活动()

A.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B.超越时空对文化传播的局限
C.有利于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D.促进了文化传播与交流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