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县曾是远近文明的贫困县,为改变这一面貌,该县政府锐意改革创新,各项工作成绩斐然。他们的做法是:强化基础设施建设,通过自筹资金,修建了遍布全县的“三横四纵”的标准化的柏油公路;加大“软环境”建设力度,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和微笑服务活动,积极落实依法治县和以德治县方略;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封山造林,大力发展旅游业。现在,该县又开始了更高目标的长远规划。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该县政府是怎样履行其职能的?
材料一:当中国城市陷入“堵车-拓宽公路-再堵车”的怪圈时,一些欧洲发达国家却出现从“四轮”到“两轮”的回归。 欧盟国家中,23个成员国2012年自行车销量都超过了汽车销量,更多的人开始选择自行车作为出行方式。自行车大行其道,使得自行车专属的高速公路也开始在欧洲普及,德国正在研发靠气流助力的封闭自行车高速公路,骑行者可获得气流的助力推动,省力、提速又可避免汗流浃背。在英国伦敦,一条8.5英里长的自行车高速路于2010年7月启用,保证了郊区上班族的交通需要。伦敦市交通委员会的目标是,到2013年全市自行车出行将增加到每天2.7万辆,到2025年自行车骑行人次将比2000年增长4倍。
材料二:2012年3月20日零点起,汽、柴油价格每吨提高600元。这也是一年内油价的第二次调整。由于油价上涨,汽车总体销量下降,小排量汽车和电动自行车销售好于大排量汽车。
(1)请运用“生产与消费”的相关知识,分析材料一中蕴含的经济学道理
(2)结合材料二分析说明油价的持续上涨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李先生和王先生是儿时的伙伴,两人生活在同一个城市,下面是他们两家的家庭消费情况:
李先生有自己的公司,妻子是某企业的部门主管,女儿是一家公司的技术顾问,一家三口收入很高。他们购买了一套别墅,在节假日,一家三口常到全国各地观光旅游,家中一切家务由保姆负责。
王先生在市场经营一个生肉摊位,他妻子在私企打工,夫妻二人都没有养老、医疗等保险,一家四口住在租来的房子里,家里有点钱也不敢乱花,总是存起来以备后需。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的《经济生活》有关知识,分析李先生和王先生两家的消费水平受什么因素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某省居民恩格尔系数变化情况
年份 |
1978 |
1990 |
1998 |
2005 |
2009 |
2013 |
恩格尔系数(单位:%) |
57.5 |
52.43 |
47.38 |
35.0 |
32.12 |
31.3 |
(1)上述图表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结合图表和实际说明该省居民生活发生上述变化的原因。
材料一:文化遗产是人类社会活动中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遗物和遗迹,是人民群众智慧的结晶,是人类宝贵的文化财富。雅安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全市各种文物古迹亦有大量遗存。高颐阙及石刻位于雅安市雨城区姚桥镇,建于东汉建安十四年(公元209),为汉故益州太守高颐墓前依仗性建筑石刻,原为一对扶壁式双阙,东阙残,西阙是我国现存汉代地面石构建筑中保存最完好、雕刻最精美的。
材料二:铿锵玫瑰,斗志男儿,逐鹿中原,力拔壮丽山河。万里长城,绵亘巍立,母亲黄河,千里淘淘,崛起民族的脊梁,夯实民族灵魂的基础。中华民族精神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巍然屹立于民族之林的坚强柱石,是伟大的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动力,也是中华民族在未来岁月中继往开来、永远开拓的强大精神动力。
(1)材料一体现了中华文化哪些基本特征。
(2)结合材料二,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什么?当前,我们应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扫墓是清明祭扫的一种方式,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扫墓时点燃香烛、焚烧祭品、鸣放鞭炮等,既耗费金钱,又污染环境,容易造成火灾事故。2014年清明节,民政部呼吁推行鲜花、网络祭扫和社区公祭等文明祭扫方式。为此,政府部门创造种种便利:倡导祭扫时“自驾改坐公交,”城市公交系统进行相应调整;推行“植树替代香烛”,开辟和管养园林绿地;提倡网上祭扫,规范祭祀网站的主持、组织,使祭祀活动更庄重、得体;等等。传统的清明习俗在植入“低碳”元素后,释放出了更文明的气息。
(1)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谈谈应如何看待清明祭扫形式的演变。
(2)运用所学知识,为人们过一个文明、有意义的清明节提出至少四点合理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