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完成第后面小题。(共8分)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解释加点的词语。①臣之妻臣   ②时时而
翻译句子。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
选段中“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一句中的“此”指代的内容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名著人物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文言文阅读。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至于夏水陵()②沿溯阻()
王命急宣()④虽乘御风()
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②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作者描写景物动静结合、张弛相间,可称妙笔生花。请从文中找出一处作简要分析。
文末描写“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凸显了三峡的什么特点?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初,范文正公①贬饶州,朝廷方治朋党,士大夫莫敢往别,王待制质②独扶病饯③于国门。大臣责之曰:“君,长者,何自陷朋党?”王曰:“范公天下贤者,顾④质何敢望⑤之。若得为范公党人,公之赐质厚⑥矣!”闻者为之缩颈。
(选自王辟之《渑水燕谈录》)
【注释】①范文正公: 范仲淹谥号范文正 , 范仲淹(989年—1052年)【男】(即太宗端拱二年——皇佑四年) 字希文。和包拯同朝,为北宋名臣,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谥号“文正”,汉族,吴县(今江苏苏州木渎)人。
②王待制质:即王质,待制是官名。③饯: 饯行,送别。 饯行④顾:表示轻微的转折。⑤望:奢望。⑥厚:丰厚。
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闻者为之缩颈

A.闻者为之/缩颈 B.闻者/为之缩颈 C.闻/者为之缩颈 D.闻者为/之缩颈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①朝廷方朋党 ( ) ②顾质敢望之( )
翻译下面的句子。
王待制质独扶病饯于国门
王质是一个怎样的人?

阅读下面一篇文言短文,完成后面题目。
甲乙二人同游太行山。甲曰:“本大行,何得称太行?”乙曰:“本太行,如何称大行?”共决于老者,老者可甲而否乙。甲去,乙询曰:“奈何公亦颠倒若是?”答曰:“人有争气者,不可与辩。今其人妄谓己是,不屑证明是非,有争气矣。吾不与辩者,使其终身不知有太行山也。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 奈何公亦颠倒若是?
② 吾不与辩者,使其终身不知有太行山也。

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

A.见小潭日光
B.潭中鱼百许头明灭
C.水尤洌以其境过
D.其境过清卷石底

林语堂在《苏东坡传》中称赞《记承天寺夜游》是神品,写景最妙,试作简要的分析。
甲文中,作者起初是“心乐之”,心情非常愉快,为什么在结尾却说“不可久居”,矛盾吗,为什么?
甲乙两文都写于作者被贬期间,分别表达了柳宗元和苏轼怎样复杂的心情?

石蜡大义灭亲
卫庄公娶于齐东宫得臣之妹,曰庄姜,美而无子,卫人所为赋《硕人》也。又娶于陈,曰厉妫。生孝伯,早死。其娣戴妫,生桓公,庄姜以为己子。公子州吁,嬖人之子也,有宠而好兵,公弗禁。庄姜恶之。石蜡谏曰:“臣闻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骄、奢、淫、泆,所自邪也。四者之来,宠禄过也。将立州吁,乃定之矣;若犹未也,阶之为祸。”夫宠而不骄,骄而能降,降而不憾,憾而能昣者,鲜矣。且夫贱妨贵,少陵长,远间亲,新间旧,小加大,淫破义,所谓六逆也。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所谓六顺也。顺效逆,所以祸也。君人者,将祸是务去,而速之,无乃不可乎?”弗听。其子厚与州吁游,禁之,不可。桓公立,乃老。
四年春,卫州吁弑桓公而立。
州吁未能和其民,厚问定君于石子。石子曰:“王觐为可。”曰:“何以得觐?”曰:“陈桓公方有宠于王。陈、卫方睦,若朝陈使请,必可得也。”厚从州吁陈。石蜡使告于陈曰:“卫国褊小,老夫耄矣,无能为也。此二人者,实弑寡君,敢即图之。”陈人执之,而请涖于卫 。九月,卫人使右宰丑涖杀州吁于濮,石蜡使其宰孺羊肩涖杀石厚于陈。
君子曰:“石蜡,纯臣也。恶州吁而厚焉。‘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
【注释】嬖(bì)人:低贱而受宠的人。这里指宠妾。②昣(zhěn):克制。③涖(lì):前来。
下列句中的“以”与“教之义方、弗纳于邪”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杀之应陈涉 B.策之不其道 C.祭尉首 D.庄姜为己子

下列各项分析中,对原文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A.州吁,是庄公的妻子庄姜所生,最受庄公喜爱,残忍暴戾,喜欢谈兵动武。
B.石蜡的劝谏入情入理,他分析了由“宠”导致灭亡的必然性,可惜卫庄公没有听进去。
C.桓公,庄姜的养子,被州吁杀害,后来卫人派右宰丑将州吁杀死。
D.俗话说:“虎毒不食子。”然而卫国大夫石蜡为杀死弑君自立的州吁,却不得已杀死了追随州吁的亲生儿子石厚。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顺效逆去:②所以祸也速:
③厚从州吁陈如:④恶州吁而厚焉与:
翻译下列句子。
①夫宠而不骄,骄而能降,降而不憾,憾而能昣者,鲜矣。
②陈人执之,而请涖于卫 。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