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一历史时期,在谈到教育问题时,毛泽东指示:“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统治学校的现象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据此可知,该历史时期应是
A.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 B.建国初期 | C.“文革”时期 | D.改革开放时期 |
下列图片,反映出中华民族在与“旱”“涝”斗争中形成的智慧成果的是()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②④ |
有人评价中国古代的某一制度时说:“在此社会中,非无贫富、贵贱之差,但升沉不定,流转相通,对立之势不成。”下列对此说法解读正确的是()
A.分封制有利于地方自治 | B.等级制破坏了国家统一 |
C.科举制缓和了阶级对立 | D.皇权专制有利于社会稳定 |
有学者说,西周国家是一个“权力代理的亲族邑制国家”。此观点的主要依据是西周()
A.建立了完善的社会等级制度 | B.确立了上下尊卑的礼乐制度 |
C.以同宗同族作为分封的主体 | D.实行“天下共主”的集权制 |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大外交》阐述:“冷战结束,制造出观察家称之为‘单极的世界’或‘一个超级大国的世界’。但是,美国实质上并没有比冷战开始时更能单方面独断全面问题,美国比十年前更占优势,可是够讽刺的是,权力也更加分散。因此,美国能够运用来改造世界其他地区的力量,实际上也减弱了。”对材料原因分析有误的是()
A.世界多个力量中心的崛起 | B.国际政治民主化趋势加强 |
C.应对挑战多边合作的需求 | D.美国的综合实力相对削弱 |
1990年5月5日开始,民主德国、联邦德国以及苏美英法四国的代表在莫斯科签署了《关于最终解决德国问题的条约》,条约规定:四个占领国放弃占领德国的权利和责任,解散与此规定相关的一切机构。这一现象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启动东欧剧变的进程 | B.是美苏对抗缓和的表现 |
C.改变了欧洲政治版图 | D.为德实现统一奠定基础 |